《寿城围解制参向君玉贶以凯歌和韵二首》

时间: 2025-01-26 04:07:48

谁知匕箸落轰雷,三月新城两月围。

吉语虽传淮鹤捷,惊心几动海鸥机。

公毋夸伐称全璧,我为忧疑已佩韦。

何处无鱼堪荐饭,不须跕跕看鸢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城围解制参向君玉贶以凯歌和韵二首

谁知匕箸落轰雷,
三月新城两月围。
吉语虽传淮鹤捷,
惊心几动海鸥机。
公毋夸伐称全璧,
我为忧疑已佩韦。
何处无鱼堪荐饭,
不须跕跕看鸢飞。


白话文翻译:

谁知道筷子掉落的声音如同轰雷一般,
三月的新城却已被围困两月。
吉祥的消息虽传来淮鹤的捷报,
但我心惊,几乎动摇了海鸥的飞机。
您不要夸耀称赞全璧,我心中忧虑已如佩剑。
哪里没有鱼可以推荐做饭,不必再急切地看着鸢飞。


注释:

  • 匕箸:指筷子,象征日常生活的琐事。
  • 轰雷:形容声音的巨大。
  • 新城:指某个刚建成的城池。
  • 淮鹤:指传递捷报的使者。
  • 海鸥机:比喻心境,如同海鸥般自由。
  • 全璧:比喻完美的状态或事物。
  • 佩韦:佩戴玉器,象征身份和地位。
  • 荐饭:指提供美食,表达关心和友情。
  • 跕跕:急切的样子,形容焦虑。

典故解析:

  • 淮鹤:古时淮河流域的鹤类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用于传递好消息。
  • 全璧:出自《诗经》,象征完美无瑕的事物,古代常以璧玉比喻美德或美好事物。
  • 佩韦:古代士人多佩韦,象征文化身份和修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寿城被围之时,表达了作者对局势的忧虑及对未来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们心中的不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语言,表现了李曾伯对当前局势的深刻思考与忧虑。开篇“谁知匕箸落轰雷”便以强烈的声响引入,象征着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暗示了生活的脆弱和不确定性。接着,诗人以“新城”与“围”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吉语虽传淮鹤捷”一联中,尽管有着好的消息传来,但“惊心几动海鸥机”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动摇,反映了人们对局势的敏感和复杂情感。中间两句则是一种自我反思,诗人希望他人不要过于自满,反而自己却因忧虑而感到沉重。

末尾“何处无鱼堪荐饭”则转为一种安慰和释怀,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诗人在困境中仍不忘关心他人,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谁知匕箸落轰雷:开头以声响引入,表达人生的突发与无常。
    • 三月新城两月围:时间与空间的对比,突显围困的长久与艰难。
    • 吉语虽传淮鹤捷:虽然有好消息传来,但心中仍有疑虑。
    • 惊心几动海鸥机:内心的动摇与不安,形象地描绘出情感的波动。
    • 公毋夸伐称全璧:劝告他人不必自满,表达对完美的追求。
    • 我为忧疑已佩韦:自我反省,忧虑如同佩剑般沉重。
    • 何处无鱼堪荐饭:安慰他人,表达对生活的乐观。
    • 不须跕跕看鸢飞:不必急迫,展现了一种从容与淡定。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轰雷”比喻生活的突发,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新城”与“围”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忧虑与乐观之间徘徊,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呼唤人们在困境中保持冷静与希望。

意象分析:

  • 匕箸:象征生活的细小琐事,暗示人生的不确定性。
  • 新城与围: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与恐惧。
  • 鱼与饭:象征生活的温暖与人际关系的关怀,传达出乐观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谁知匕箸落轰雷”所表达的意象是? A. 生活的突发
    B. 和平的生活
    C. 生活的平静

  2. “三月新城两月围”中“围”字的意思是? A. 包围
    B. 围棋
    C. 围裙

  3. 诗中提到的“佩韦”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身份与地位
    C. 朋友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寿城围解》与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但李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名篇赏析》
  • 《李曾伯诗集》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