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希真岩壑旧隐正在小圃因赋》

时间: 2025-01-23 14:21:27

高人已逐烟霞去,此地犹余岩壑存。

十数小峰缠古蔓,两三老木长盘根。

月沉翠柳空梁影,雨洗苍苔带屐痕。

留得清风师后进,绝胜金谷忆王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得希真岩壑旧隐正在小圃因赋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高人已逐烟霞去,此地犹余岩壑存。
十数小峰缠古蔓,两三老木长盘根。
月沉翠柳空梁影,雨洗苍苔带屐痕。
留得清风师后进,绝胜金谷忆王孙。

白话文翻译

这位高人已经随云烟和霞光而去,但此地依然保留着昔日的岩壑景致。十几座小峰缠绕着古老的藤蔓,几棵老树则深深扎根。月光洒在翠绿的柳树上,空荡荡的梁柱上投下影子;雨水冲洗过的青苔上留有鞋底的痕迹。留下清风让后来的朋友们来享受,胜过金谷园中对王孙的怀念。

注释

  • 高人:指隐士或有道之人。
  • :追随、离去。
  • 烟霞:形容飘渺的自然景象。
  • 岩壑:山岩和深谷。
  • 缠古蔓:指藤蔓缠绕着古树或岩石。
  • 盘根:形容树木根系缠绕。
  • 月沉:月亮沉落,暗示时光的流逝。
  • 空梁影:影子落在空荡的梁上。
  • 屐痕:木屐留下的足迹。
  • 金谷:金谷园,古代王孙的游乐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生卒年不详),字景明,号月山,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游览一处古老的隐居之地,受到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对隐士高人及自然美景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处隐蔽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高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珍视。开篇的“高人已逐烟霞去”直接引入主题,表现出一种对逝去时代的怀念。在描绘山水景色时,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十数小峰缠古蔓,两三老木长盘根”,构建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图景。

诗中通过“月沉翠柳”和“雨洗苍苔”两句,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幻,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去的回忆。最后两句“留得清风师后进,绝胜金谷忆王孙”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清风象征着新一代人的到来,而“金谷”则指代富贵繁华,暗示诗人更看重那种清新自然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高人已逐烟霞去”:高人远去,留下自然景观。
    • “此地犹余岩壑存”:景致依旧,传承自然之美。
    • “十数小峰缠古蔓”:小峰缠绕着古藤,生机勃勃。
    • “两三老木长盘根”:老树根扎深,象征坚韧。
    • “月沉翠柳空梁影”:月光与柳影交织,营造静谧氛围。
    • “雨洗苍苔带屐痕”:细雨洗净青苔,留下人迹。
    • “留得清风师后进”:清风留给后来者,体现传承。
    • “绝胜金谷忆王孙”:清风更胜金谷园的繁华,表明心向自然。
  • 修辞手法

    • 对仗:在“月沉翠柳”和“雨洗苍苔”中,形成对称结构。
    • 比喻:如“高人”指代隐士,含蓄地表达追求。
    • 拟人:清风被赋予“留得”的能力,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意象分析

  • 高人: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
  • 岩壑:代表自然的厚重与永恒。
  • 清风:隐喻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 金谷:象征世俗繁华与浮华生活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人”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隐士或有道之人
    • C. 王孙
  2. “月沉翠柳空梁影”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繁华热闹
    • B. 静谧孤独
    • C. 诗人游玩
  3. 诗中提到的“金谷”象征什么?

    • A. 自然美
    • B. 富贵繁华
    • C. 隐士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李曾伯的作品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但王维更注重于秋天的静谧与孤独,而李曾伯则强调了隐士的生活与清风的高洁,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