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白话文翻译
在马嵬山上,山色翠绿而依依,皇帝的轿子又一次驶向蜀地。
泉下的阿蛮(杨贵妃)应该有话要说,这次不要再怨恨杨妃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马嵬山:位于陕西省,是杨贵妃被赐死的地方。
- 銮舆:古代帝王所乘的车,象征着皇权和威严。
- 阿蛮:指杨贵妃的别称,暗指她的美丽与命运。
- 怨:表示对过往的悔恨或怨恨。
典故解析
马嵬山的典故出自历史事件,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而对杨贵妃的命运产生了悲剧性的影响。在历史上,杨贵妃的死给唐玄宗带来了深深的悔恨。诗中提及“泉下阿蛮”是指杨贵妃的亡灵,反映了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唐代诗人,字景初,号湘山,晚号云洲,生于唐德宗时期,擅长诗歌,尤其是五言绝句,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
创作背景
《帝幸蜀》创作于唐朝的动荡时期,诗人借助历史事件表达对杨贵妃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皇权的思考,反映了社会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帝幸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马嵬山的美丽景色,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悲伤的氛围。诗的开头“马嵬山色翠依依”,以色彩和自然的描绘引入,仿佛让人感受到那种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紧接着的“又见銮舆幸蜀归”则带来了情感的反转,反映出历史的沉重与悲剧。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彰显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则将焦点转向杨贵妃,提到“泉下阿蛮应有语”,诗人仿佛在与历史对话,表达出一种对逝去爱情的惋惜和对命运无常的无奈。最后一句“这回休更怨杨妃”则是对过往怨恨的释怀,表现出对历史的理解与宽容。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自然与历史的结合,构建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又有对命运的无奈与思考,表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马嵬山色翠依依:描绘马嵬山的绿色景象,传达出一种生机与美丽,然而这种美丽与历史悲剧形成对比。
- 又见銮舆幸蜀归:提到皇帝的轿子再次驶向蜀地,暗示着历史的循环与无情。
- 泉下阿蛮应有语:联想到杨贵妃已逝,诗人试图与她的亡灵进行对话,表达一种情感的共鸣。
- 这回休更怨杨妃:诗人对过往的怨恨进行释怀,表现出对历史的宽容和对人性的理解。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尤其是以“阿蛮”的称呼增添了诗的抒情性,使杨贵妃的形象更加生动与立体。对比的运用则让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历史的悲剧与自然的美丽形成鲜明对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反思与对人性宽容的呼唤。通过对杨贵妃命运的同情,诗人表达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嵬山:象征历史的悲剧与美丽的自然景色。
- 銮舆:代表着皇权与命运的无常。
- 阿蛮:象征着逝去的爱情与历史的悲哀。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历史与自然交融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流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帝幸蜀》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罗隐
C. 杜甫
D. 李白 -
马嵬山的意象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历史的悲剧
C. 皇权的象征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阿蛮”指的是谁?
A. 杨贵妃
B. 李白的爱人
C. 王昭君
D. 昭君
答案
- B
- D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历史的苦难与个人的情感。
- 白居易的《长恨歌》:专门讲述了杨贵妃的故事,与本诗有着紧密的联系。
诗词对比
- 罗隐的《帝幸蜀》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均涉及杨贵妃的命运,前者更注重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宽容,后者则更侧重于叙事与情感的细腻表达。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艺术表现上形成对比,展现出不同的历史观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众多唐代优秀诗篇,适合了解唐诗的全貌。
- 《唐代文学史》:详细介绍唐代各种文学形式及其背景。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帝幸蜀》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