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马嵬坡
作者: 罗隐 〔唐代〕
佛屋前头野草春,
贵妃轻骨此为尘。
从来绝色知难得,
不破中原未是人。
白话文翻译:
在佛教庙宇前,春天的野草悄然生长;
那位贵妃的轻盈身躯如今化为尘埃。
自古以来,绝世的美人是多么难得,
若不破坏中原,何以称之为人?
注释:
- 佛屋:指佛教庙宇,这里象征着静谧和凄凉。
- 贵妃:指杨贵妃,唐玄宗的宠妃,典型的美丽女性。
- 轻骨:形容贵妃的轻盈,暗指其美丽和脆弱。
- 绝色:指绝世的美貌。
- 中原:指中国的中部地区,这里暗指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罗隐(833年-909年),字惟明,号藏斋,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他的诗风简练、含蓄,常常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唐朝由盛转衰之际,历史背景复杂,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贵妃的故事,反映出对美的珍惜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马嵬坡》是一首情感深邃、意象丰富的诗作。诗中以佛教庙宇前的野草为引子,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暗示生命的轮回与无常。接着,诗人提到贵妃杨玉环的轻盈身躯化为尘土,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美的易逝。接下来的“从来绝色知难得”一语,表达了对美丽事物的珍惜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同时也隐喻了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的美丽与才能往往难以得见。最后一句“不破中原未是人”则是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强调了一个国家的安危与个体的美丽之间的关系,暗示了美丽固然重要,但国家的安定与繁荣才是根本。整首诗通过对贵妃的追忆与对国家忧虑的交织,构建出一种复杂而沉重的情感基调,既有对美的追求,又有对时局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佛屋前头野草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暗示着生命的再生与变化。
- 第二联:“贵妃轻骨此为尘”:提到杨贵妃的身躯化为尘埃,表现出美丽的脆弱与生命的短暂。
- 第三联:“从来绝色知难得”:指出绝色美人难得,表达对美的珍视。
- 第四联:“不破中原未是人”:强调国家的安宁与个人的价值之间的关系。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性和节奏感。
- 象征:佛屋象征着宁静与死亡,贵妃则象征着美丽与悲剧。
- 反讽:最后一句暗含对历史的不满,反映出美丽与国家命运的矛盾。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绝世美人的珍惜以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反映出个体与历史、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佛屋:象征着安宁与死亡,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 野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再生,也隐含了自然的循环。
- 贵妃:象征美丽与悲剧,展示了历史上美人命运的无奈。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贵妃”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王昭君
B) 西施
C) 杨贵妃
D) 甄氏 - “不破中原未是人”中的“中原”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南方
B) 北方
C) 西部
D) 中部 - 诗中提到的“佛屋”象征着什么?
A) 幸福
B) 安宁与死亡
C) 富贵
D) 忍耐
- 诗中提到的“贵妃”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王昭君
答案:
- C) 杨贵妃
- D) 中部
- B) 安宁与死亡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国家动荡带来的忧虑,但更侧重于对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更加悲壮。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虽也是怀古,但更多抒发个人情感与豪情,风格较为洒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罗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