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八 桂林中秋》
时间: 2025-01-22 10:57: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
赏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
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
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
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
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
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
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
白话文翻译
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我在这里度过中秋节。
在赏心亭上呼唤朋友,追忆去年同游的情景。
千里江山如同画卷,万家灯火歌声不绝,我扶着路边观看远方的景色。
玉界环绕着银色的阙楼,珠帘卷起琼钩。
乘风而去,忽然飘到了岭边州。
去年的明月依然如故,照耀着我登楼的身影。
楼下水明沙静,楼外星斗横斜,我搔首思绪绵延无尽。
我的兴致并不浅薄,聊以此时此刻留恋。
注释
- 今夕复何夕: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 赏心亭:一个可以欣赏美景的亭子。
- 千里江山如画:形容祖国的山河美丽如同画卷。
- 万井笙歌不夜:形容灯火辉煌的夜晚,歌声不断。
- 玉界:指仙境或天界。
- 岭边州:指远方的州郡,具有隐喻意义。
- 搔首思悠悠:搔首是思索的动作,思绪悠长,表达诗人对往事的感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伯卿,号东篱,宋代词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高雅。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 其八 桂林中秋》是在一年的中秋佳节,诗人怀念去年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人和往事的思念,同时也映射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 其八 桂林中秋》以中秋节为背景,融入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在佳节时的思绪与情怀。开头的“今夕复何夕”勾起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似乎在思索,时间的流逝带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在赏心亭上,诗人与友人共度佳节,令他想起去年同游的美好时光,显得格外珍贵。诗中“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热闹的景象,展现了祖国壮丽的山河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随着诗境的展开,诗人描绘了“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的仙境景象,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仿佛在梦境中游历。最后,诗人回到现实,思念去年明月下的景象,抒发了对往事的留恋与感慨,“搔首思悠悠”更是道出了一种无尽的思绪与情感。在节日的欢乐与孤独之间,诗人展现了深刻的内心世界,思索着人生的意义与方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夕复何夕:引入对时间的思考,强调节日的特殊性。
- 此地过中秋:表明诗人在桂林过中秋节的背景。
- 赏心亭上唤客:展示诗人邀请朋友共享佳节的场景。
- 追忆去年游:引出对往事的怀念,营造出一种温情脉脉的气氛。
- 千里江山如画:用美丽的自然景色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 万井笙歌不夜:表现出节日的热闹与欢愉。
- 玉界拥银阙:引入一种理想化的美好境界。
- 珠箔卷琼钩:描绘华丽的装饰,增添诗的美感。
- 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象征着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渴望。
- 去年明月依旧:与时间的流逝形成对比,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楼下水明沙静:营造出宁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的复杂情感。
- 搔首思悠悠:表达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感慨。
- 老子兴不浅:表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渴望继续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山比作画,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
- 对仗:如“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对称美。
- 拟人:通过“搔首思悠悠”,赋予思绪以人的情感,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中秋节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往事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丰富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团圆与思念。
- 江山:代表祖国的山河,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 亭:象征美好时光与友谊的聚集地。
- 风:象征自由与渴望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中秋节是在什么地方度过的? A. 北京
B. 桂林
C. 杭州
D. 成都 -
“千里江山如画”中的“江山”指的是什么? A. 风景
B. 人民
C. 祖国
D. 历史 -
诗人在思念谁? A. 自己
B. 友人
C. 家人
D. 师长
答案: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张孝祥《水调歌头 其八 桂林中秋》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主题上都涉及中秋与思念,但张孝祥更注重于对友人的怀念,而苏轼则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