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慢》
时间: 2025-01-11 06:07: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叶凌波,十里驭风,烟鬟雾鬓萧萧。认得兰皋琼佩,水馆冰绡。秋霁明霞乍吐,曙凉宿霭初消。恨微颦不语,少进还收,伫立超遥。神交冉冉,愁思盈盈,断魂欲遣谁招。犹自待青鸾传信,乌鹊成桥。怅望胎仙琴叠,忍看翡翠兰苕。梦回人远,红云一片,天际笙箫。
白话文翻译:
一叶在水面上轻轻荡漾,十里之遥都能感受到风的吹拂,烟雾缭绕中,发髻和鬓角显得萧索。认得那兰草和琼佩,水边的楼阁上飘荡着冰绡般的轻纱。秋天的晴空中,霞光初现,清晨的凉意刚刚散去。心中恨意,微微皱眉不语,欲言又止,伫立在远方。心灵的交流缓缓而至,愁绪满怀,断魂之情却不知向谁倾诉。仍然在等待青鸾传来的消息,乌鹊搭成的桥。惆怅地望着仙琴的叠影,忍不住看那翡翠般的兰苕。梦中回忆起已远去的人,红云飘渺,天边传来笙箫悠扬。
注释
- 凌波:意指在水面上轻轻漂浮。
- 驭风:驾驭风,形容乘风而行。
- 烟鬟雾鬓:形容女子的发型,犹如烟雾般朦胧。
- 兰皋琼佩:兰草和美玉的佩饰,此处可能指代美好事物。
- 秋霁:秋天的晴朗天气。
- 青鸾:传说中的吉鸟,常用来象征信使。
- 乌鹊:指乌鸦和喜鹊,常用以形容传递消息的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子常,号希声,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世称“张子常”。他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婉约,常表达对人生、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雨中花慢》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张孝祥对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时期。此时,社会动荡不安,个人情感常常被时代洪流所淹没,诗人在此诗中借景抒发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雨中花慢》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和丰富意象的词作。全词以雨中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思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开篇以“一叶凌波”引入,极具画面感,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清新的意境。紧接着,诗人通过“十里驭风”与“烟鬟雾鬓”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女性之美,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
在词的中段,诗人通过对秋霁和曙凉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内心的困惑与纠结。“恨微颦不语”一语道出了内心的矛盾与压抑,体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敏感与细腻。最后,诗人以“梦回人远”收尾,带着淡淡的忧伤,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叶凌波:通过一片浮叶象征着孤独的漂泊。
- 十里驭风:暗示距离的遥远和风的自由。
- 烟鬟雾鬓:描绘女子的美丽,同时带来一种朦胧的感觉。
- 认得兰皋琼佩: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秋霁明霞乍吐:展现了清晨秋天的美丽。
- 恨微颦不语: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 神交冉冉:心灵的交流缓缓展开。
- 犹自待青鸾传信:对未来情感的期待。
- 怅望胎仙琴叠:带有一丝惆怅与思念。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来映射内心情感,形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同时,对仗工整,词句优美,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期盼,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情感的细腻与自然的美景交融,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忧伤与思念。
- 叶:象征漂泊与孤独。
- 风:代表自由与无拘束。
- 青鸾:暗示情感的传递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一叶凌波”中,"凌波"指的是什么? A. 在水面上漂浮 B. 在风中飞舞 C. 在云中行走
-
诗中提到的“青鸾”象征着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传递情感的信使 C. 自由的灵魂
-
“恨微颦不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张孝祥与李清照的作品相似之处在于都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但张的作品更加注重意象的描绘,而李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值得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