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杨柳千丝万缕
作者: 向滈 〔宋代〕
杨柳千丝万缕。特地织成愁绪。
休更唱阳关,便是渭城西路。
归去。归去。红杏一腮春雨。
白话文翻译:
杨柳像千丝万缕的丝线,特意编织成了愁苦的情绪。
不再唱《阳关三叠》,那也只是渭城西路而已。
归去吧,归去吧,红杏如同一腮春雨。
注释:
字词注释:
- 杨柳:指垂柳,象征离愁别恨。
- 千丝万缕:形容非常细密,形态复杂,也指愁绪缠绵。
- 愁绪:忧愁的情绪。
- 阳关:指《阳关三叠》这首曲子,常用于送别。
- 渭城:指渭河边的城市,历史上常与离别相联系。
- 红杏:红色的杏花,象征春天和美好的情感。
- 腮:指脸颊,借喻春雨落在杏花上的情景。
典故解析:
- 阳关: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其中提到“阳关”是一个送别的地方,常被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 渭城西路:象征着离别的道路,与王维诗句相呼应,表现出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滈,字子恭,号梅溪,宋代诗人,擅长词曲,深受当时文人喜爱。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细腻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离别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杨柳的意象,表达了对离别和愁苦的感慨,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如梦令·杨柳千丝万缕》是向滈的一首经典词作,全词以“杨柳”开头,展现出春日的柔和与愁苦的缠绵。诗中“杨柳千丝万缕”不仅描绘了柳树的形态,也象征着内心的复杂情感,仿佛每一条柳丝都在诉说着离愁别恨。接着,诗人通过“不再唱阳关,便是渭城西路”表达了对离别的厌倦,阳关的旋律曾经是送别的曲调,如今再唱也只是徒增伤感。最后一句“归去。归去。红杏一腮春雨。”则以红杏与春雨的意象,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愁的无奈。整体而言,词作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深厚的思乡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杨柳千丝万缕:以柳树的形态引入,象征离愁,形象生动。
- 特地织成愁绪:进一步强调愁苦的情感,仿佛一切都是为了表达内心的忧伤。
- 休更唱阳关:此句直接点名送别的曲子,表达对离别的厌倦。
- 便是渭城西路:渭城作为离别的象征,暗示着无尽的思念。
- 归去。归去。:重复的“归去”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与对故土的向往。
- 红杏一腮春雨:形象而细腻,将杏花与春雨结合,营造出一种柔美而愁苦的情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杨柳比作愁绪,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缠绵。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重复“归去”来增强情感的迫切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愁苦,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体现了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离愁和思念,春天的象征。
- 阳关:送别的曲调,代表离别的哀愁。
- 渭城:离别的地点,承载着历史的情感。
- 红杏:美好与希望的象征,暗示着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杨柳千丝万缕”中“千丝万缕”形容的是: A. 细密的雨丝
B. 复杂的情感
C. 美丽的风景 -
在词中,阳关象征着: A. 归乡的路
B. 送别的曲调
C. 春天的气息 -
“归去”一词重复出现,意在: A. 表达急迫的心情
B. 增强诗的节奏感
C. 表达无奈和渴望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离骚》 - 屈原与《如梦令》对比:
《离骚》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而《如梦令》则着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深刻体现了离别的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