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楚旗猎猎盖山红,
回首咸阳一炬空。
惆怅秦人虚用意,
几年辛苦得山东。
白话文翻译:
楚国的旗帜在山上猎猎作响,
回头望去,咸阳的灯火孤零零地显得空荡荡。
感到惆怅的是秦人白费了心思,
几年辛苦努力却只得到了山东。
注释:
- 楚旗:指楚国的军旗,象征着楚国的强盛与气势。
- 猎猎:形容旗帜在风中飘动的声音,传递出一种壮阔的气氛。
- 咸阳:秦国的都城,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中心。
- 一炬空:指灯火微弱,象征着孤独与失落。
- 惆怅:心中感到忧愁、失意。
- 虚用意:形容秦人白白耗费心力,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 山东:指山东地区,历史上与秦国的关系密切。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咸阳和楚国的背景,反映了当时战国时期的历史格局。咸阳是秦国的象征,而楚国则是秦国的主要对手之一。诗中通过对比体现出作者的惋惜与失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及文学家,因编撰《资治通鉴》而闻名。其诗风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宋代,正值宋朝的盛世,但诗人回望历史,感叹战国时期的纷争与无奈,反映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秦入》是一首饱含历史沉思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以“楚旗猎猎”开篇,描绘出一幅战争的壮阔景象,令人感受到楚国的气势与秦国的压力。诗人回首咸阳的灯火,暗示着对故国的怀念与失落之情,这一对比不仅突显了战国时期的动荡,也传递出一种对家国沧桑的深切感慨。
在表现情感上,诗人用“惆怅”一词,直接表达了对秦人白费心思的无奈与惋惜。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下局势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的“几年辛苦得山东”,则直指秦国在战争中所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代价,暗示着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失往往不成正比。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旗猎猎盖山红:描绘楚国的军旗在风中飘扬,气势磅礴,表现出楚国的强大。
- 回首咸阳一炬空:回头望去,咸阳的灯火显得孤零,象征着失落与孤独。
- 惆怅秦人虚用意:感叹秦国人白费心力,表现出不满与惋惜。
- 几年辛苦得山东:几年努力得来的成果只是一片山东,强调了努力与收获的不对等。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楚旗”与“咸阳”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比喻:用“炬空”比喻失落,形象地传达了情感。
- 象征:楚旗象征着战争与历史,咸阳则象征着故国与怀念。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出诗人对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楚旗:象征战争与荣耀,同时也代表着楚国的强盛与秦国的对抗。
- 咸阳:象征着故国、历史与归属感,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 炬空:象征孤独与失落,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楚旗”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富饶
- D. 友情
-
“回首咸阳一炬空”中的“炬”指的是什么?
- A. 火把
- B. 灯火
- C. 星星
- D. 太阳
-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 A. 乐观
- B. 失落
- C. 幸福
- D. 愤怒
答案:
- B. 战争
- B. 灯火
- B. 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司马光的《秦入》与杜甫的《兵车行》均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但前者更多体现个人的失落,而后者则更加强调民生困苦与战争的悲惨。两者在情感与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历史视角。
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 - 司马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研究书籍
- 《宋代文学史》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