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林书院》
时间: 2025-01-11 05:45: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居近华林对白云,义风深可羡人伦。
儿孙尽得诗书力,门巷偏多车马尘。
楼上落霞粘笔砚,池边怪石间松筠。
乡闾岂独民迁善,阶砌无关鸟亦驯。
朱实垂庭红橘熟,清香袭坐药畦春。
他年好卜为邻住,悔葺吾庐洛水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华林书院附近的美好景象。作者感叹于此地的风范,令人羡慕。这里的儿孙都能获得诗书的力量,而周围的街巷却常常尘土飞扬,车马往来。楼上的落霞映照着笔砚,池边的怪石旁松竹摇曳。乡村的安宁并不仅仅是因为人们的迁移,阶梯和石阶也让鸟儿变得驯服。庭院里红橘丰收,清香扑面而来,春天的气息弥漫在药畦之间。未来我希望能在这里安家,后悔之前修缮了位于洛水边的房子。
注释:
- 华林:指华林书院,古代的书院,象征着士人的理想和文化追求。
- 义风:指正义的风尚,意指道德风范。
- 车马尘:形容街道繁忙,尘土飞扬。
- 落霞:指夕阳的余晖,映照出美丽的景象。
-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常见于园林景观中。
- 朱实:指成熟的橘子,象征丰收和美好。
- 药畦:种植药材的田地,代表着生活的自给自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若水,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题,诗风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对华林书院的向往与思考之际,体现了他对教育、文化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咏华林书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华林书院附近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全诗采用了对比手法,前半部分描绘了书院的文化氛围,后半部分则反映了周围尘世的喧嚣与繁忙。通过“儿孙尽得诗书力”的描写,诗人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书院之所以令人向往,是因为这里孕育了文化的力量。此外,诗中“朱实垂庭红橘熟”的意象,不仅展现了丰收的美好景象,也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安宁。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乡土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居近华林对白云:居住在华林书院附近,眼前有白云飘荡。
- 义风深可羡人伦:这里的道德风尚令人羡慕。
- 儿孙尽得诗书力:这里的后代都能获得文化的滋养。
- 门巷偏多车马尘:门口的街道却常常尘土飞扬,车马往来。
- 楼上落霞粘笔砚:楼上的夕阳映照着书桌的笔砚。
- 池边怪石间松筠:池边奇石与松竹相伴,形成一幅美丽的景象。
- 乡闾岂独民迁善:乡村的安宁并非仅因为人们的迁移。
- 阶砌无关鸟亦驯:阶梯和石阶也让鸟儿变得驯服。
- 朱实垂庭红橘熟:庭院里成熟的红橘挂满枝头。
- 清香袭坐药畦春:清香扑面而来,春天的气息弥漫在药田间。
- 他年好卜为邻住:希望未来能在这里安家做邻居。
- 悔葺吾庐洛水滨:后悔修缮了位于洛水边的房子。
修辞手法:
- 对比:书院的宁静与周围的繁忙形成对比,突显出理想生活的美好。
- 意象:如“落霞”“红橘”等意象,营造出温馨自然的氛围。
- 比喻:将书院比作文化的源泉,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林:象征文化与教育的集中地。
- 白云:代表自由与远方的理想。
- 红橘:象征丰收与希望。
- 怪石:象征自然的奇特与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华林”指的是?
- A. 一座山
- B. 一所书院
- C. 一条河
- D. 一片森林
-
诗人希望在未来能在哪里安家?
- A. 华林书院
- B. 洛水边
- C. 池边
- D. 乡村
-
“朱实垂庭红橘熟”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生活贫困
- B. 生活富足
- C. 生活单调
- D. 生活忧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泊船瓜洲》王安石
- 《春晓》孟浩然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咏华林书院》与《春晓》均描绘了自然景象,前者更侧重于文化与教育的理想,而后者则更关注自然之美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角度和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