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遗庙宿阴阴,孤峰映绿林。
步随仙路远,意入道门深。
涧水流年月,山云变古今。
只闻风竹里,犹有凤笙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阴暗的庙宇,庙宇旁有孤独的山峰映照在绿色的树林中。行走在这条通往仙境的道路上,心灵也随之远去,仿佛进入了道教的深邃境界。山涧的水流淌着,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山中的云彩也随着古今的更替而变化。耳边传来风中竹子的声音,仿佛还有凤笙的乐音在回荡。
注释
- 遗庙:遗留的庙宇,指已经废弃或不再使用的庙宇。
- 宿阴阴:宿,即停留;阴阴,形容阴暗的样子。
- 孤峰:孤立的山峰,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感觉。
- 道门:道教的门,象征着通往道教的境界。
- 涧水:山间的小溪水。
- 凤笙音:凤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声音优美动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曙,字允恭,唐代诗人,生于717年,卒于770年。崔曙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道教思想。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缑山庙》创作于唐代一个盛行道教思想的时期,诗人可能在游历缑山时,受到自然景色和道教文化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缑山是道教名山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歌鉴赏
《缑山庙》是一首充满了道教哲学和自然美的诗作。全诗以遗庙为起点,通过对庙宇、山峰、涧水、云彩和风竹声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恬静、深邃的自然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诗人不仅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更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诗的开头“遗庙宿阴阴”便营造出一种幽静、阴凉的氛围,接着“孤峰映绿林”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孤独与宁静。此时,诗人似乎在步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心灵也随之向道教的“深”境探索。涧水流淌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而“山云变古今”则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变幻。
最后一句“只闻风竹里,犹有凤笙音”更是将整首诗推向高潮,风竹声中的凤笙音,似乎是对道教文化的召唤,表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这种渴望在意象中得以体现,使整首诗不仅具备了自然美感,更具备了深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遗庙宿阴阴:描写了一个阴暗的庙宇,营造出幽静的环境。
- 孤峰映绿林:孤独的山峰倒映在绿色的树林中,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步随仙路远:行走在通往仙境的道路上,心灵逐渐远离世俗。
- 意入道门深:心灵仿佛进入道教的深邃境界,体现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 涧水流年月:小溪水流淌着,见证着岁月的流逝。
- 山云变古今:山中的云彩随着时间变迁而变化,反映自然的永恒。
- 只闻风竹里:只听见风中竹子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 犹有凤笙音:仿佛还有凤笙的乐音在回荡,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峰映绿林”,形象地描绘出山峰与树林的关系。
- 拟人:如“涧水流年月”,赋予水流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如“步随仙路远,意入道门深”,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道教文化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道教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遗庙:象征着古老的文化遗存,带有历史的沧桑感。
- 孤峰:象征孤独与宁静,表现了自然的雄伟和辽阔。
- 涧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
- 风竹:象征自然的声音,带来一种悠远的意境。
- 凤笙音:象征美好与高雅,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遗庙”指的是什么?
- A. 新建的庙宇
- B. 废弃的庙宇
- C. 活动的庙宇
-
诗中提到的“凤笙音”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与高雅
- B. 悲伤与离别
- C. 平淡与无聊
-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元素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 A. 山水与云彩
- B. 花草与动物
- C. 城市与人群
答案
- B. 废弃的庙宇
- A. 美好与高雅
- A. 山水与云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比较《缑山庙》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缑山庙》更强调道教的哲学思想,而《山居秋暝》则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