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僧入蜀过夏
作者: 曹松 〔唐代〕
师言结夏入巴峰,
云水回头几万重。
五月峨眉须近火,
木皮领重只如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师父说夏天已经结束,准备进入巴山的高峰;回望云水,层峦叠嶂,重重叠叠。到了五月,峨眉山的气候却依然像冬天一样寒冷,木头的皮肤也显得沉重。
注释:
- 师言:师父的话。
- 结夏:夏天结束,表示季节的变化。
- 巴峰:指巴山的高峰,巴山在四川。
- 云水:指云层和水面,象征自然的景观。
- 峨眉:指峨眉山,位于四川,是著名的山脉。
- 近火:形容天气炎热,接近火的状态。
- 木皮:木头的表皮,反映气候对自然的影响。
- 领重:形容木材的重量,暗示天气的寒冷。
典故解析:
- 巴山:巴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古代诗词中常被提及,象征着险峻与美丽。
- 峨眉山:峨眉山是佛教圣地,常与僧侣的修行联系在一起,代表着精神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结合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僧侣修行的艰辛与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深厚情谊。开头两句“师言结夏入巴峰,云水回头几万重”描绘了在季节变迁中,师父的教导与旅途的艰辛。巴山的高峰和重重叠叠的云水,营造出一种壮丽且幽远的自然意境,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与诗人的心境。
接下来的“五月峨眉须近火,木皮领重只如冬”,则转向对峨眉山气候的描绘,显示出初夏的峨眉却仍然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近火”和“如冬”不仅是对天气的描述,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温度差异。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变化,从师父的教导到自然的景色,再到季节的冷暖,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师言结夏入巴峰:师父说夏天结束,准备进入巴山的高峰。
- 意思:开篇提到师父的教诲,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
云水回头几万重:回望云层和水面,重重叠叠。
- 意思:描绘自然的壮丽景象,反映出高山与水的雄伟气势。
-
五月峨眉须近火:到了五月,峨眉山却依然寒冷。
- 意思:对比季节的变迁与实际气候,突出自然的变化无常。
-
木皮领重只如冬:木材的外皮沉重,像是冬天的感觉。
- 意思:象征寒冷的天气,表达了对气候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木皮领重”比作冬天的沉重,增加了生动性。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对季节变化和自然力量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巴峰:象征高远与追求,代表着修行的艰难与理想。
- 云水:象征流动与变化,反映了自然的多样性。
- 峨眉:象征精神的追求与宁静,连接了佛教文化。
- 木皮:象征自然的沉重与寒冷,反映了对天气的敏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曹松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山是哪个?
A) 泰山
B) 华山
C) 峨眉山 -
“师言结夏入巴峰”中的“结夏”是什么意思?
A) 开始夏天
B) 夏天结束
C) 夏天的气候
答案:
- B) 唐代
- C) 峨眉山
- B) 夏天结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诗作,描绘了自然景观与旅途的感受。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曹松的《送僧入蜀过夏》,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感悟,但李白侧重于豪情,而曹松则更为细腻和内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