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临川公》

时间: 2025-02-04 15:26:00

身用已时危,衰残况病欺。

竟成黄犬叹,莫逐白鸥期。

东阁图书散,西园草露垂。

无因奠江上,应负十年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临川公
高启 〔明代〕
身用已时危,衰残况病欺。
竟成黄犬叹,莫逐白鸥期。
东阁图书散,西园草露垂。
无因奠江上,应负十年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临川公的哀悼。诗人感慨自己正处于危急的时刻,身体衰弱,疾病缠身,无法不感到悲伤。最后只剩下无奈的叹息,无法追逐曾经的理想。东阁的书籍已经散落,西园的草上沾满露珠。无缘在江边祭奠,只能愧疚于十年来的深厚情谊。


注释:

字词注释:

  • 身用已时危:自身所处的时刻危急。
  • 衰残:衰弱残败的状态。
  • 黄犬叹:比喻悲叹,黄犬象征无奈和悲伤。
  • 白鸥期:指追逐理想和未来的期望。
  • 东阁西园:指代诗人曾经学习和游玩的地方。

典故解析:

  • 十年知:指与临川公的深厚友情,十年间的相知相交,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 1374),字季华,号秋水,明代著名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并称。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高启得知临川公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好友的深切怀念与哀痛。临川公乃当时的文人名士,诗人对其的尊重与怀念通过诗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诗歌鉴赏:

《哭临川公》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悼亡诗,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开篇以“身用已时危”引入,表明了作者的身体状况不佳,处于危急之中。接着,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衰弱的状态,仿佛疾病在欺凌着他,这种无力感使得他只能“竟成黄犬叹”,即发出无奈的叹息。

“莫逐白鸥期”一句,暗示了诗人对理想和追求的失落感,白鸥象征着自由和理想,而诗人却无力追逐,显示出对未来的无奈和绝望。接下来的两句提到东阁的书籍和西园的草露,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象征着诗人对知识和自然的向往。

最后一句“无因奠江上,应负十年知”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因临川公的离世而感到错愕与愧疚,十年的交情在此时显得尤为沉重。这首诗不仅是对临川公的悼念,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表现了高启深厚的情感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用已时危:自己身处的时刻危急,暗示身体健康不佳。
  2. 衰残况病欺:身体衰弱,疾病不断折磨自己。
  3. 竟成黄犬叹:无奈之下,发出悲叹,黄犬象征无助。
  4. 莫逐白鸥期:不要再追逐理想,白鸥象征着理想和希望。
  5. 东阁图书散:曾经的书籍散落,暗指知识的失落。
  6. 西园草露垂:西园的草沾满露珠,描绘出凋零的景象。
  7. 无因奠江上:无法在江边祭奠,表达了对好友的深切遗憾。
  8. 应负十年知:十年的友情,感到愧疚和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犬叹”比喻对生活的无奈与悲伤。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平衡与对称,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象征:白鸥和露珠分别象征理想与记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好友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个人的遭遇引发对人生的深思,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犬:象征悲伤与无奈。
  • 白鸥:象征理想与自由。
  • 东阁:象征知识的积累与追求。
  • 西园:象征美好回忆与自然的宁静。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也折射出人们对生命、友情与理想的思考,展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情怀和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犬叹”象征什么?
    A. 喜悦 B. 无奈 C. 自由 D. 思念

  2. “东阁图书散”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欢愉 C. 期待 D. 愤怒

  3. 诗人对临川公的感情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 愤怒与嫉妒 B. 怀念与愧疚 C. 快乐与放松 D. 轻视与疏远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通过夜晚的孤独感,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样表达友情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高启的《哭临川公》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均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情感的怀念,但高启更侧重于对友情的追忆,而李白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使用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高启的诗歌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