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十》
时间: 2025-01-10 23:03: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蓝舆兀醉守,路转古城隅。
酒力如过雨,清风消半途。
前山正可数,后骑且勿驱。
我缘在东南,往寄白发馀。
遥知万松岭,下有三亩居。
白话文翻译:
我在古城的角落,醉酒守望,
路途转弯时,我看见古老的城墙。
酒劲如同骤雨般涌来,
清风在半路上消散了。
眼前的山脉正好可以数得清,
后面的马儿暂且别催促。
我身在东南,想把这份情感寄托给白发的余生。
远远知道万松岭下,有我三亩的居所。
注释:
字词注释:
- 蓝舆:古代的一种车,蓝色的车子。
- 兀醉:形容醉酒的状态。
- 古城隅:古老城墙的角落。
- 酒力:指酒带来的力量和情绪。
- 清风:指凉爽的风。
- 前山:指面前可见的山。
- 勿驱:不要催促。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万松岭”并无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松”象征着长寿与坚韧,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为主题,反映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其生活境遇复杂,但他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常以饮酒作乐,借酒抒怀,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十》展现了苏轼在饮酒时的闲适心境。开头“蓝舆兀醉守”,诗人以车为喻,暗示他此时的状态是放松和醉意。接着“路转古城隅”,描绘出一种幽静的环境,古城的角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逝。酒的力量如同骤雨,带来一时的狂欢,也暗示着醉酒后的迷蒙与不清。
“前山正可数,后骑且勿驱”,诗人一面欣赏着眼前的山景,一面提醒自己和他人不要急于赶路,这种悠闲的态度体现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虽身在东南,白发已至,但心中仍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整首诗通过饮酒的状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蓝舆兀醉守:在古城的一隅,我醉酒守望,表明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 路转古城隅:路途的转折处,古老的城墙映入眼帘,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酒力如过雨:酒的效果如同骤雨般猛烈,暗示醉酒带来的心境变化。
- 清风消半途:清风在路途上消散,象征着饮酒后感受到的瞬间失去的清明。
- 前山正可数:眼前的山脉清晰可见,象征着自然的亲近与可感知。
- 后骑且勿驱:提醒他人不要催促,体现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 我缘在东南,往寄白发馀:身处东南,想把这份情感寄托给未来的自己。
- 遥知万松岭,下有三亩居:远方的松岭下,有我栖息的三亩土地,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的效果比作过雨,生动形象。
- 拟人:清风“消半途”,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饮酒后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蓝舆:自由生活的象征。
- 古城:历史的沉淀和人生的无常。
- 酒:人生的乐趣与苦涩,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宣泄。
- 山:自然的宁静与永恒。
- 松岭: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的“蓝舆兀醉守”中的“蓝舆”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古代车
- B. 一种酒
- C. 一种山
-
诗中提到的“清风消半途”中的“清风”象征什么?
- A. 清新的空气
- B. 诗人的清醒
- C. 失去的清明
-
“我缘在东南,往寄白发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情感?
- A. 享乐
- B. 平静
- C. 向往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陶饮酒二十首》与陶渊明的《饮酒》系列,两者都表现了对饮酒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苏轼的作品更为豪放,情感更为复杂,而陶渊明的作品则更加沉静、淡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陶渊明诗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