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泛西湖五绝 其一》

时间: 2025-01-10 23:15:53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

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月生魄迹未安,
才破五六渐盘桓。
今夜吐艳如半璧,
游人得向三更看。

白话文翻译:

新月刚刚升起,光华尚未稳定,
刚过五六点钟,月光已开始显现。
今夜的月色如同半面明亮的碧玉,
游人们应该在三更时分来观赏。

注释:

  • 新月:刚刚出现的新月,形态细微。
  • 生魄:指月亮升起,光辉开始显现。
  • 迹未安:光辉尚未稳定,形态还很微弱。
  • 才破五六:刚刚过了五六点钟,说明时间。
  • 渐盘桓:月亮的光辉渐渐显现,停留在天空中。
  • 吐艳:散发出美丽的光彩。
  • 如半璧:比喻月亮的形状像一块半圆的美玉。
  • 游人得向三更看:游人们最好在三更时分来欣赏这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广泛涉及生活、自然、哲理等主题。苏轼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创作背景:

《夜泛西湖五绝》是苏轼在杭州西湖游玩时创作的诗。西湖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西湖的月色之美,也折射出诗人对游览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夜泛西湖五绝 其一》是一首描绘西湖月色的优美诗篇。诗中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新月升起时的宁静与美丽。诗的首句“新月生魄迹未安”,以“新月”开篇,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暗示着夜晚的来临与宁静。紧接着的“才破五六渐盘桓”,将时间与自然景象结合,描绘出月光逐渐增强的过程,令人感受到一种时间流逝的美。

第三句“今夜吐艳如半璧”,用“半璧”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月亮的轮廓,令读者仿佛能够看见那皎洁的月光洒在西湖上,映照出一片温柔的光辉。最后一句“游人得向三更看”,则将游人和自然景色紧密相连,暗示出在深夜时分,月色最为迷人,呼唤着人们去欣赏这一美景。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的自然之美,更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苏轼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在自然景色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月生魄迹未安:新月刚刚升起,光辉还不稳定。
  2. 才破五六渐盘桓:刚过五六点钟,月光开始显现而停留。
  3. 今夜吐艳如半璧:今夜的月色如同半面明亮的美玉,散发着美丽。
  4. 游人得向三更看:游人们最好在深夜来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今夜吐艳如半璧”,将月亮比作美玉,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前两句与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尤其是对西湖夜景的细腻观察。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月: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半璧:象征着完美与美丽,表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
  • 游人:代表着人们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新月生魄迹未安中“魄”指的是什么?

    • A. 月亮
    • B. 精神
    • C. 光辉
    • D. 意象
  2. “今夜吐艳如半璧”中的“吐艳”意思是:

    • A. 吐露
    • B. 散发
    • C. 吐气
    • D. 吐出
  3. 该诗描绘的主要景象是:

    • A. 春天的花
    • B. 夜晚的月亮
    • C. 秋天的果实
    • D. 冬天的雪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描绘月亮,但更多表现思乡之情。
  • 王维《鹿柴》:虽同样有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意境的深远与宁静。

这两首诗与苏轼的《夜泛西湖五绝》在月亮的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所表达的情感基调则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诗人的风格与主题关注。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