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易后韵为前韵六首》

时间: 2025-02-04 16:12:32

欲绝子期弦,肯鼓齐门瑟。

谏官不足为,孰可凂少室。

然当展素蕴,佐主为召毕。

志在泽斯民,思与邹轲匹。

难作遁世翁,江梅有佳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绝子期弦,肯鼓齐门瑟。
谏官不足为,孰可凂少室。
然当展素蕴,佐主为召毕。
志在泽斯民,思与邹轲匹。
难作遁世翁,江梅有佳实。

白话文翻译:

想要断绝子期的琴弦,难道愿意敲打齐门的瑟吗?
谏官的劝谏并无用处,谁能来帮助我这小小的房舍呢?
然而我应该展现我的才华,辅佐君主以完成大业。
我的志向在于惠泽百姓,想要与邹轲并肩。
难以成为隐退的老翁,江边梅花却结出了美好的果实。

注释:

  • 欲绝:想要断绝,指思虑中想要停止某种情感。
  • 子期:古琴名,传说中高洁的琴师。
  • 齐门瑟:指齐国的瑟,象征音乐和文雅。
  • 谏官:指劝谏的官员,古代有劝谏君主的职责。
  • :帮助,辅助的意思。
  • 素蕴:指素质和才能的积蓄。
  • 泽斯民:泽,恩泽,指施惠于人民。
  • 邹轲:古代名士,象征志向和理想。
  • 遁世翁:隐退于世的老者,指选择隐居生活的人。
  • 佳实:优美的果实,象征成果和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生平较为鲜明,诗风多与情感、志向、社会责任挂钩。他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常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之际,诗人感受到作为文士的责任与使命。诗中表现出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之间矛盾的思考,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及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再和易后韵为前韵六首》透过浓厚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诗开篇即提及“欲绝子期弦”,这是对琴音的渴望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然而随之而来的“肯鼓齐门瑟”则透露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抗拒。这种对比不仅引发了读者对作者内心冲突的思考,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接下来的句子“谏官不足为,孰可凂少室”,诗人在表达对谏官无能的失望时,暗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尽管对外界的期待感到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选择展现自己的才华,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志在泽斯民,思与邹轲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关爱和与伟人并肩的渴望,展现了他心中高远的理想。这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正是许多文人所追求的目标。

最后一句“难作遁世翁,江梅有佳实”则是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尽管隐退是一个选择,但他更愿意在这个社会中有所作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整首诗以强烈的情感和理智的思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个人理想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绝子期弦:表达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
  • 肯鼓齐门瑟:反映对现实的无奈,愿意放弃理想而迎合现实。
  • 谏官不足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他人无能的失望。
  • 孰可凂少室:对自己孤立无援的感叹。
  • 然当展素蕴:转而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 佐主为召毕:愿意辅佐君主完成大业,体现责任感。
  • 志在泽斯民:强调对人民的关心。
  • 思与邹轲匹:渴望与志士并肩,体现志向。
  • 难作遁世翁:内心的矛盾,不愿意选择隐退。
  • 江梅有佳实:即使处于困境,仍有希望与成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欲绝”与“肯鼓”,上下句构成鲜明对比。
  • 比喻:如“江梅有佳实”象征着希望和结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百姓的关怀和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弦:象征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
  • 齐门瑟:象征文化与艺术。
  • 江梅:象征希望与收获,尽管面临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期”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位琴师
    C. 一位诗人

  2. “志在泽斯民”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人民的关心
    C. 对隐退生活的向往

  3. 诗中的“江梅”象征: A. 隐退生活
    B. 希望与收获
    C. 个人理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但侧重于战乱中的忧伤与希望。
  • 李白《将进酒》:与卫宗武的追求不同,李白更强调个人的洒脱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
  • 《诗经》与《楚辞》研究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