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抱璞含和道俗同,
寥寥万代想皇风。
后来贤智知多少,
未似当年牧马童。
白话文翻译
怀抱着璞玉,包容着和谐,
道与俗融汇在一起。
回想过去的万代,想起那种皇家的气风。
如今有多少贤者和智者,
却比不上当年那个放牧的小童。
注释
字词注释:
- 抱璞:抱着未雕琢的璞玉,象征着自然的纯真和未被污染的真性情。
- 含和:包容和谐,指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 道俗:道教的哲理与世俗生活的结合。
- 寥寥:形容很少、稀疏,传达出时间的漫长与人事的变迁。
- 皇风:指古代帝王的风范和气度。
- 贤智:指有才德的人和智慧的人。
- 牧马童:放牧马匹的少年,象征着纯真和自然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 牧马童:古代文人常以牧童象征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反映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质朴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生于动荡的时代,卫宗武的作品常带有对社会风气的反思与对个人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阅道书》写于卫宗武思考人与自然、道德与世俗关系之际,表达了对古代简单生活的怀念和对当代人智慧与德行的思考。
诗歌鉴赏
《阅道书》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诗人对人世变迁的感慨。开篇“抱璞含和道俗同”,便将自然与人文结合,传达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诗人怀念古代的和谐社会,认为那时的人们能更好地与自然相融,拥有一种纯粹的智慧与清明的心态。
接着“寥寥万代想皇风”,诗人通过时间的对比,突显出当代社会的复杂与纷扰。万代悠悠,伟大的皇风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对物质和名利的追逐。诗人在这里发出疑问:“后来贤智知多少”,对现代人的智慧与德行表示怀疑,是否真的超越了古代的牧马童?
整首诗以“未似当年牧马童”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当代人生活状态的不满及对古代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也引发读者对现代生活的反思。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使其具有了时代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抱璞含和道俗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追求。
- “寥寥万代想皇风”:通过时间的流逝,表达对过去辉煌的追忆。
- “后来贤智知多少”: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怀疑,暗示其智慧的相对性。
- “未似当年牧马童”:对比古今,强调纯真与真诚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道俗同”与“皇风”,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 隐喻:以“牧马童”隐喻简单生活,象征古代人的无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当代人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古代自然、纯真的向往,强调了人性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璞:象征自然的纯真和未被雕琢的本性。
- 皇风:代表古代的高尚气质和社会风范。
- 牧马童:象征简单的生活状态与纯真无邪的心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抱璞”是什么意思?
A. 抱着璞玉,象征自然的纯真
B. 抱着宝石,象征财富
C. 抱着书籍,象征智慧 -
诗人对现代贤智的态度是?
A. 崇拜
B. 怀疑
C. 忽视 -
“牧马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贫穷生活
B. 纯真与自然
C. 富裕与奢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反映时代变迁的情感。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比较,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卫宗武更加强调了对古代道德风范的追忆,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了个人的隐居生活状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