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咏梅》

时间: 2025-02-04 16:10:02

几因渴杨此癯仙,谁为招邀倏在前。

明艳弗为诸垢染,孤标独出众芳先。

不矜颜色自奇绝,绰有馨香只暗传。

空想名园千树发,何时持酒向花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因渴杨此癯仙,谁为招邀倏在前。
明艳弗为诸垢染,孤标独出众芳先。
不矜颜色自奇绝,绰有馨香只暗传。
空想名园千树发,何时持酒向花边。

白话文翻译:

这几次因渴望而寻求这位瘦弱的仙人,谁来招呼我正在眼前。
她的鲜艳并不被污秽所染,独自标新立异,成为众花中的佼佼者。
她不在意自己的颜色是否奇绝,芬芳的香气只是默默传递。
我空想在名园中千树齐放,何时能携酒在花旁畅饮。

注释:

  • 癯仙:瘦弱的仙人,指梅花的高洁形象。
  • :突然、迅速。
  • 明艳:形容颜色鲜艳明亮。
  • 弗为:不为,表示否定。
  • 孤标:独特的标志,指梅花在百花中的独特地位。
  • 馨香:芬芳的香气,形容梅花的香味。
  • 名园:著名的园林,象征繁华的景象。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名园”,可以联系到古代文人对梅花的喜爱,梅花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文人墨客常在梅花盛开时吟咏,表达对梅花的赞美及其品格的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擅长咏物抒怀,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其诗风清新,注重意象的描写。

创作背景:

《又和咏梅》是卫宗武在描写梅花时的即兴之作,反映了他对梅花的欣赏与热爱,寄托了文人对清高品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其孤傲、高洁品格的赞美。首联以“渴杨此癯仙”开头,展现出梅花在严冬中独自绽放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作者指出梅花的色彩并不因污秽而受到影响,强调了她的独特与高雅。在这一点上,梅花与其他花卉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她的孤傲与尊贵。诗的最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希望能在梅花盛开的时节,举杯畅饮,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整首诗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几因渴杨此癯仙”:因渴望而寻求梅花,暗示对美的追求。
    2. “谁为招邀倏在前”:期待与梅花的相遇,表现出一种渴望与急切。
    3. “明艳弗为诸垢染”:梅花的美丽不受外界影响,象征着内心的清净。
    4. “孤标独出众芳先”:梅花在百花中独树一帜,表达了对独立精神的赞美。
    5. “不矜颜色自奇绝”:梅花不在乎外表的华丽,强调内在的品格。
    6. “绰有馨香只暗传”:梅花的香气自然而然,体现了内在的魅力。
    7. “空想名园千树发”:憧憬繁花似锦的场景,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 “何时持酒向花边”:渴望在美好的时光中与友共饮,享受生活的乐趣。
  •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梅花比作“癯仙”,突出其清高。
    2. 对仗:如“明艳弗为诸垢染”与“孤标独出众芳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拟人:赋予梅花以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梅花的高洁与独特,表现出一种对清高品格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高洁、独立、坚韧的精神,常被文人视为理想人格的代表。
  • :代表着欢愉、交友的氛围,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 :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绽放,反映出生活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梅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高洁
    • C. 伤感
      答案:B
  2. “空想名园千树发”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往事的怀念
    • B.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 C. 对现实的不满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癯仙”最可能指代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位文人
    • C. 梅花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梅花》 - 王安石
  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与卫宗武的《又和咏梅》都表现了梅花的高洁与坚韧,但王安石更多地融入了生活的哲理,而卫宗武则强调了对梅花的渴望与赞美,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供读者欣赏和比较。
  • 《古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背景、解析与赏析,帮助读者更好理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