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淮上幕府 曹勋 〔宋代〕
上将宣威重,长淮朔吹来。 兵戎已超距,鼓角有余哀。 日薄云多暝,天寒火易灰。 诗成且排闷,兴在倒金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将军展示威严,长淮的北风呼啸而来。战事已经结束,鼓声和号角声中仍带着哀愁。太阳黯淡,云层密布,天寒地冻,火也容易熄灭。诗写成后,暂时排解了烦闷,兴致在于倾倒金杯中的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上将:指高级将领。
- 宣威:展示威严。
- 长淮:指淮河。
- 朔吹:北风。
- 兵戎:指战争。
- 超距:指战事结束。
- 鼓角:战鼓和号角。
- 日薄:太阳黯淡。
- 云多暝:云层密布,天色昏暗。
- 火易灰:火容易熄灭。
- 排闷:排解烦闷。
- 兴在:兴致在于。
- 倒金罍:倾倒金杯中的酒。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战争结束后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86-1157),字公显,号松隐,宋代诗人,曾任官至礼部侍郎。其诗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作于其任职期间,反映了对战争结束后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某次战争结束后,诗人身处幕府,感受到战争的余波和自然的变化,借此抒发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结束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哀愁。首联“上将宣威重,长淮朔吹来”展示了将军的威严和北风的凛冽,象征着战争的严峻。颔联“兵戎已超距,鼓角有余哀”则转折,表明战事虽已结束,但鼓声和号角声中仍带着哀愁,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后果的深思。颈联“日薄云多暝,天寒火易灰”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中的哀愁氛围。尾联“诗成且排闷,兴在倒金罍”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写诗和饮酒来排解内心的烦闷,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将军的威严和北风的凛冽,营造出战争的严峻氛围。
- 颔联:战事结束,但鼓声和号角声中仍带着哀愁,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后果的深思。
- 颈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中的哀愁氛围。
- 尾联:诗人通过写诗和饮酒来排解内心的烦闷,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日薄云多暝”比喻天色昏暗,增强了哀愁氛围。
- 拟人:“鼓角有余哀”赋予鼓角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战争结束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哀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上将:将军的威严。
- 长淮朔吹:北风的凛冽。
- 兵戎:战争的严峻。
- 鼓角:战争的余音。
- 日薄云多暝:天色昏暗。
- 天寒火易灰:自然界的萧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上将宣威重”指的是什么? A. 将军的威严 B. 将军的战功 C. 将军的命令 D. 将军的装备
-
“兵戎已超距”中的“超距”是什么意思? A. 战事开始 B. 战事结束 C. 战事激烈 D. 战事拖延
-
诗中“兴在倒金罍”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B. 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C. 诗人通过饮酒排解烦闷 D. 诗人对自然的欣赏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战乱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 王昌龄《出塞》: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哀愁。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曹勋《淮上幕府》:两者都通过描绘战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哀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曹勋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