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人诗十章 陈陶公 半载春申江上住,与君肝胆最相知。临歧珍重长亭柳,不许行人折枝。
白话文翻译:
在春申江畔住了半年,与您肝胆相照最为相知。在分别的路口,珍重地嘱咐长亭边的柳树,不让行人折断它的枝条。
注释:
- 春申江:指上海的黄浦江,因上海古称春申,故名。
- 肝胆相知:形容彼此非常了解,关系极为亲密。
- 临歧:面临分别的路口。
- 长亭柳:古代送别时常在长亭边折柳赠别,寓意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改字亚庐、亚子,江苏吴江人。近代诗人、政治活动家。他的诗歌多抒发爱国情怀,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柳亚子怀念友人陈陶公的作品。陈陶公可能是柳亚子的好友或同道中人,两人在上海共同度过了一段时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情,通过“半载春申江上住”描绘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而“与君肝胆最相知”则凸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后两句“临歧珍重长亭柳,不许行人折枝”巧妙地运用了古代送别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珍重和不舍,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一路平安,不要有太多的离愁别绪。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柳亚子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载春申江上住”:描述了作者与友人在上海黄浦江畔共同生活了半年,这段时光成为了两人友谊的见证。
- “与君肝胆最相知”:强调了两人之间的深厚了解和亲密无间,肝胆相照是古人形容知己的最高境界。
- “临歧珍重长亭柳”:在分别的路口,作者对友人表达了珍重之情,长亭柳是送别的传统意象。
- “不许行人折枝”:寓意作者不希望友人因离别而伤心,希望他能坚强面对未来的路。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长亭柳拟人化,赋予它情感和意志,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象征:长亭柳象征离别,通过不许折枝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离别。通过回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和表达分别时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申江:象征着作者与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和地点。
- 长亭柳:象征离别和不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送别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春申江”指的是哪条江? A. 长江 B. 黄浦江 C. 珠江 答案:B
-
“肝胆相知”在诗中形容了什么? A. 作者与友人的关系 B. 作者的性格 C. 友人的性格 答案:A
-
诗中的“长亭柳”象征什么? A. 离别 B. 重逢 C. 旅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亚子的《怀人诗》系列,可以进一步了解作者对不同友人的怀念之情。
- 其他近代诗人的怀友诗,如鲁迅的《赠日本歌人》等。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古代诗人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对比,探讨不同历史时期诗人对友情的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柳亚子诗选》
- 《中国近代诗歌研究》
- 《上海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