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六夜月 赵蕃 〔宋代〕
月早昼氛在,月迟夜气澄。 秋毫细可数,乌鹊栖亦兴。 青山葬李白,苏门隐孙登。 吾老无逸气,颓然照鬅鬙。
白话文翻译:
月亮早早升起时,白天的雾气还在;月亮晚些升起时,夜晚的空气变得清澈。 秋天的细毛都能数得清楚,乌鹊在栖息中也有了兴致。 青山埋葬着李白,苏门山中隐居着孙登。 我老了,没有那种超脱的气质,只是颓然地照见自己蓬乱的头发。
注释:
- 月早昼氛在:月亮早早升起时,白天的雾气还在。
- 月迟夜气澄:月亮晚些升起时,夜晚的空气变得清澈。
- 秋毫细可数:秋天的细毛都能数得清楚。
- 乌鹊栖亦兴:乌鹊在栖息中也有了兴致。
- 青山葬李白:青山埋葬着李白,指李白葬于青山。
- 苏门隐孙登:苏门山中隐居着孙登,孙登是东晋时期的隐士。
- 吾老无逸气:我老了,没有那种超脱的气质。
- 颓然照鬅鬙:只是颓然地照见自己蓬乱的头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简斋,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怀,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十六夜月》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月夜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月夜的景象,通过对月亮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晚年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青山葬李白”和“苏门隐孙登”都是历史典故,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对月亮的观察,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清晰。诗中“秋毫细可数”一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清晰可见,而“乌鹊栖亦兴”则赋予了乌鹊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意。后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晚年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早昼氛在,月迟夜气澄”:通过对月亮的观察,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清晰。
- “秋毫细可数,乌鹊栖亦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清晰可见,赋予了乌鹊以人的情感。
- “青山葬李白,苏门隐孙登”: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吾老无逸气,颓然照鬅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晚年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秋毫细可数”用秋毫比喻夜晚的清晰可见。
- 拟人:“乌鹊栖亦兴”赋予了乌鹊以人的情感。
- 对仗:“月早昼氛在,月迟夜气澄”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晚年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清晰。
- 秋毫:比喻夜晚的清晰可见。
- 乌鹊:赋予了人的情感,增添了诗意。
- 青山:象征着历史和永恒。
- 苏门:象征着隐逸和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毫细可数”一句,用什么比喻夜晚的清晰可见? A. 秋毫 B. 乌鹊 C. 青山 D. 苏门
-
诗中提到的“青山葬李白”是指什么? A. 李白葬于青山 B. 李白葬于苏门 C. 李白葬于秋毫 D. 李白葬于乌鹊
-
诗中“苏门隐孙登”中的孙登是哪个时期的隐士? A. 东汉 B. 东晋 C. 唐朝 D. 宋朝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赵蕃《十六夜月》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都以月夜为背景,但赵蕃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感慨,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李白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李白。
- 《晋书·孙登传》:可以了解孙登的生平和隐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