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溪寺二首
作者:刘克庄
绿染庭芜一尺深,
老师阅世几驹阴。
自言不看传灯了,
只读楞严见佛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庭院的绿草如茵,深达一尺。诗人感叹老师在世间经历了多少风雨,自己则表示不再去关注传灯的事,只专注于阅读《楞严经》,以寻求佛的真实心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染庭芜:绿色的草坪染满了庭院。
- 老师:这里指的是诗人的老师或宗教导师。
- 阅世:经历世间的风雨。
- 驹阴:驹,指马;阴,指阴影。这里形容经历的艰辛。
- 传灯:传授佛法的象征。
- 楞严:指《楞严经》,是重要的佛教经典。
- 佛心:指佛的智慧和慈悲之心。
典故解析:
- “传灯”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典故,象征著法脉的传承与智慧的传播。
- “楞严”是佛教经典,阐述了深奥的佛理,强调内心的觉醒和悟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宋代诗人,字梦得,号静斋,生于南宋时期。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和佛理,受到了王维和李白的影响,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临溪寺,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与追求,表达了他对人生、世事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求。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临溪寺二首》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中“绿染庭芜一尺深”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庭院图景,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幽静的环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接着,诗人提到“老师阅世几驹阴”,表现了对老师经历的敬佩与感慨,老师在世间风雨中的成长与历练,成为了他心灵的指引。这里不仅仅是对老师的怀念,更是对人生真谛的一种追问和思考。
最后,诗人自言“不看传灯了,只读楞严见佛心”,表达了他对传统佛教传承的反思与自我追求,强调了个人的内心修行与对真理的追寻。通过阅读《楞严经》,诗人希望能够洞悉佛的真实心境,进而实现内心的觉悟与平和。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沉思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与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染庭芜一尺深:描绘出庭院中草木繁盛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 老师阅世几驹阴:感叹老师在世间的经历,暗示生活的艰辛与挑战。
- 自言不看传灯了:表达自己对佛教传统的思考,决心不再单纯追随表面的传法。
- 只读楞严见佛心:强调通过经典阅读,寻求内心的真正理解与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以“绿染庭芜”比喻心灵的滋养。
- 对仗:如“老师阅世”与“只读楞严”形成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选择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与内心追寻,强调个人的精神修行与对真理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与对佛教智慧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色庭院:象征生机与宁静,反映内心的安宁。
- 老师:代表智慧的引导者,象征人生的导师。
- 楞严经:象征深邃的智慧与内心的觉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师”指的是: A. 诗人的父亲
B. 诗人的宗教导师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同学 -
“只读楞严见佛心”中“楞严”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哲学思想
C. 一部佛教经典
D. 一种修行方式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临溪寺二首》与王维的《终南山》在主题上都有对自然的描绘及人生哲思的反思,但刘克庄更加侧重于内心的修行与佛教思想,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佛教经典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