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尤木石论史感旧七绝句》

时间: 2025-01-23 12:17:50

眼昏渐觉聚萤难,闲杀兰台旧史官。

纵使青藜重下照,细书如蚁不能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与尤木石论史感旧七绝句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眼昏渐觉聚萤难,
闲杀兰台旧史官。
纵使青藜重下照,
细书如蚁不能看。


白话文翻译:

眼睛昏暗渐渐意识到,萤火虫聚集的光亮难以看清。
闲来无事,真是杀了我这位兰台的旧史官。
即使青藜草重新照耀,
细小的字如同蚂蚁般密集,根本无法看清。


注释:

字词注释:

  • 眼昏:眼睛视力模糊。
  • 聚萤:聚集的萤火虫,形容微弱的光亮。
  • 兰台:古代指文官办公的地方,这里指旧时的史官。
  • 青藜:一种草本植物,此处比喻光亮。
  • 细书如蚁:字迹细小如同蚂蚁,形容难以辨认。

典故解析:
“兰台”指的是古代史官的办公之地,代表历史的记录与传承。诗中提到的“旧史官”,可能暗指历史的无情与过往的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涵,号湘川,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其诗风清新高远,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克庄晚年,表现了他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年老眼花的情况下,对往事的追忆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眼昏”与“聚萤”之间的对比,生动描绘了诗人在暮年时光中的困惑与失落。开头两句,诗人用“眼昏”形容自己视力衰退,感到看不清周围的事物,特别是难以辨认那些微弱的光亮。这里的“聚萤”不仅指代视力模糊下的现实,也象征着记忆中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暗淡。

接下来的“闲杀兰台旧史官”,将诗人的沉重心情进一步放大。兰台不仅代表着古代的历史记录者,更是诗人心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诗人在这里感到无所作为,似乎在批判历史的无情和岁月的飞逝,自己曾经的身份与地位也随之而逝。

最后两句“纵使青藜重下照,细书如蚁不能看”,则描述了即便有光明(青藜),也无法照亮那些细小而难以捉摸的字句。这里的“细书如蚁”更是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之苦,虽有光明,但依旧无法看清历史的真相。这种无奈与失落,给整首诗增添了深刻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充满了历史感与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眼昏渐觉聚萤难:眼睛渐渐模糊,发现萤火虫的光亮也难以看清。
  2. 闲杀兰台旧史官:无所事事,感到无聊,像是杀了昔日的史官。
  3. 纵使青藜重下照:即使青藜的光辉重新洒下,
  4. 细书如蚁不能看:那细小的字迹如同蚂蚁,仍然无法看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小的字比喻成蚂蚁,强调字迹的微小与难以辨认。
  • 对仗:首尾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诗人眼睛的昏暗与对历史的回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沉思,充满了哲理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萤火虫:象征微弱的希望与记忆。
  • 兰台:象征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青藜:象征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眼昏”指的是什么?
    A. 眼睛受伤
    B. 视力模糊
    C. 看到了光明

  2. “兰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诗人的办公处
    B. 旧时的历史记录者
    C. 自然景观

  3. 诗中提到的“细书如蚁”是指什么?
    A. 书籍繁多
    B. 字迹细小难以辨认
    C. 书写内容丰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将进酒》:表现对人生短暂与豪情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刘克庄:李白的豪放与刘克庄的沉思形成对比,前者追求自由与豪情,后者则在历史中感怀过往,体现出不同的生命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