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伤乱》

时间: 2025-01-11 02:15:11

楚氛望方恶,鲁战谟未谐。

晋籴每多闭,秦饥良可哀。

三精塞祲雾,旸雨更为灾。

巴蜀风尘暝,关河士马来。

洪流灭阡陌,沟市盈饥骸。

岂无眠戈誓,慷慨击楫才。

夏屋既漂摇,郊垒多崩隤。

桢干可相寻,松柏亦已摧。

天王下制诏,仁声九域开。

庶几赳赳客,犹上黄金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拟伤乱 楚氛望方恶,鲁战谟未谐。晋籴每多闭,秦饥良可哀。三精塞祲雾,旸雨更为灾。巴蜀风尘暝,关河士马来。洪流灭阡陌,沟市盈饥骸。岂无眠戈誓,慷慨击楫才。夏屋既漂摇,郊垒多崩隤。桢干可相寻,松柏亦已摧。天王下制诏,仁声九域开。庶几赳赳客,犹上黄金台。

白话文翻译:

楚地的气氛看起来非常恶劣,鲁国的战争策略尚未协调。晋国的粮食经常被封闭,秦国的饥荒实在令人悲哀。天象异常,雾气弥漫,晴雨交替成为灾难。巴蜀地区风尘弥漫,关河之间士兵来往。洪水淹没了田野,沟渠中满是饥饿的尸体。难道没有誓死保卫国家的勇士,没有慷慨激昂的英才吗?大屋已经摇摇欲坠,郊外的堡垒多处崩塌。国家的栋梁之材可以相互寻找,但松柏也已经摧毁。天子下达诏令,仁慈的声音传遍九州。或许还有勇猛的武士,仍然登上黄金台。

注释:

字词注释:

  • 楚氛:指楚地的气氛或局势。
  • 鲁战谟:鲁国的战争策略。
  • 晋籴:晋国的粮食。
  • 秦饥:秦国的饥荒。
  • 三精:指天、地、人三才的精华。
  • 祲雾:不祥的雾气。
  • 旸雨:晴雨交替。
  • 巴蜀:古代地名,今四川一带。
  • 关河:指关隘和河流。
  • 洪流:洪水。
  • 阡陌:田间小路,这里指田野。
  • 沟盈:沟渠中充满。
  • 眠戈誓:指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
  • 击楫才:指有才能的人。
  • 夏屋:大屋。
  • 郊垒:郊外的堡垒。
  • 桢干: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
  • 松柏: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 天王:指天子。
  • 制诏:下达诏令。
  • 仁声:仁慈的声音。
  • 九域:九州,指全国。
  • 赳赳客:勇猛的武士。
  • 黄金台:比喻高位或重要位置。

典故解析:

  • 黄金台:源自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黄金台,比喻招揽人才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祝允明,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作流传后世。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期待。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绘各地的灾难和困境,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中通过楚、鲁、晋、秦等地的具体景象,展现了战乱、饥荒、天灾等种种不幸,形成了一幅幅悲惨的画面。诗人不仅描绘了外在的灾难,还深入挖掘了人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诗中的“岂无眠戈誓,慷慨击楫才”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期盼,希望有志之士能够挺身而出,挽救国家的危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氛望方恶:楚地的气氛看起来非常恶劣,暗示了楚地的动荡不安。
  2. 鲁战谟未谐:鲁国的战争策略尚未协调,表达了战事的混乱。
  3. 晋籴每多闭:晋国的粮食经常被封闭,反映了粮食短缺的困境。
  4. 秦饥良可哀:秦国的饥荒实在令人悲哀,描绘了人民的苦难。
  5. 三精塞祲雾:天象异常,雾气弥漫,象征着不祥的预兆。
  6. 旸雨更为灾:晴雨交替成为灾难,形容了自然灾害的频繁。
  7. 巴蜀风尘暝:巴蜀地区风尘弥漫,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混乱。
  8. 关河士马来:关河之间士兵来往,反映了战事的频繁。
  9. 洪流灭阡陌:洪水淹没了田野,形容了自然灾害的严重。
  10. 沟市盈饥骸:沟渠中满是饥饿的尸体,描绘了人民的苦难。
  11. 岂无眠戈誓:难道没有誓死保卫国家的勇士,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期盼。
  12. 慷慨击楫才:慷慨激昂的英才,形容了有才能的人。
  13. 夏屋既漂摇:大屋已经摇摇欲坠,比喻国家的动荡。
  14. 郊垒多崩隤:郊外的堡垒多处崩塌,形容了战乱的破坏。
  15. 桢干可相寻:国家的栋梁之材可以相互寻找,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期盼。
  16. 松柏亦已摧:松柏也已经摧毁,比喻坚贞不屈的人也受到摧残。
  17. 天王下制诏:天子下达诏令,表达了天子的权威。
  18. 仁声九域开:仁慈的声音传遍九州,形容了天子的仁政。
  19. 庶几赳赳客:或许还有勇猛的武士,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期盼。
  20. 犹上黄金台:仍然登上黄金台,比喻登上高位或重要位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楚氛望方恶”中的“楚氛”比喻楚地的动荡不安。
  • 拟人:如“三精塞祲雾”中的“三精”拟人化为带来不祥的雾气。
  • 对仗:如“岂无眠戈誓,慷慨击楫才”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期盼。诗人通过描绘各地的灾难和困境,展现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同时表达了对有志之士的期盼,希望他们能够挺身而出,挽救国家的危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氛:比喻楚地的动荡不安。
  • 鲁战谟:比喻战事的混乱。
  • 晋籴:比喻粮食短缺的困境。
  • 秦饥:比喻人民的苦难。
  • 三精:比喻不祥的预兆。
  • 旸雨:比喻自然灾害的频繁。
  • 巴蜀风尘:比喻战乱带来的混乱。
  • 关河士马:比喻战事的频繁。
  • 洪流:比喻自然灾害的严重。
  • 沟盈饥骸:比喻人民的苦难。
  • 眠戈誓:比喻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
  • 击楫才:比喻有才能的人。
  • 夏屋:比喻国家的动荡。
  • 郊垒:比喻战乱的破坏。
  • 桢干: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
  • 松柏: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 天王:比喻天子的权威。
  • 仁声:比喻天子的仁政。
  • 赳赳客:比喻勇猛的武士。
  • 黄金台:比喻高位或重要位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楚氛”指的是什么? A. 楚地的气氛 B. 楚地的风俗 C. 楚地的风景 D. 楚地的风土

  2. “晋籴每多闭”中的“晋籴”指的是什么? A. 晋国的粮食 B. 晋国的货币 C. 晋国的土地 D. 晋国的政策

  3. “岂无眠戈誓”中的“眠戈誓”指的是什么? A. 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 B. 誓死不眠的决心 C. 誓死不屈的决心 D. 誓死不降的决心

  4. “慷慨击楫才”中的“击楫才”指的是什么? A. 有才能的人 B. 有勇气的人 C. 有智慧的人 D. 有力量的人

  5. “天王下制诏”中的“天王”指的是什么? A. 天子 B. 天神 C. 天命 D. 天意

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祝允明的《拟伤乱》:两者都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感慨,而祝允明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期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与祝允明诗作风格相近的唐代诗作。
  • 《全宋诗》: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与祝允明诗作风格相近的宋代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帮助理解祝允明诗作的历史背景。

相关诗句

楚氛望方恶,鲁战谟未谐。下一句是什么

晋籴每多闭,秦饥良可哀。上一句是什么

晋籴每多闭,秦饥良可哀。下一句是什么

三精塞祲雾,旸雨更为灾。上一句是什么

三精塞祲雾,旸雨更为灾。下一句是什么

巴蜀风尘暝,关河士马来。上一句是什么

巴蜀风尘暝,关河士马来。下一句是什么

洪流灭阡陌,沟市盈饥骸。上一句是什么

洪流灭阡陌,沟市盈饥骸。下一句是什么

岂无眠戈誓,慷慨击楫才。上一句是什么

岂无眠戈誓,慷慨击楫才。下一句是什么

夏屋既漂摇,郊垒多崩隤。上一句是什么

夏屋既漂摇,郊垒多崩隤。下一句是什么

桢干可相寻,松柏亦已摧。上一句是什么

桢干可相寻,松柏亦已摧。下一句是什么

天王下制诏,仁声九域开。上一句是什么

天王下制诏,仁声九域开。下一句是什么

庶几赳赳客,犹上黄金台。上一句是什么

楚氛望方恶,下一句是什么

鲁战谟未谐。上一句是什么

鲁战谟未谐。下一句是什么

晋籴每多闭,上一句是什么

晋籴每多闭,下一句是什么

秦饥良可哀。上一句是什么

秦饥良可哀。下一句是什么

三精塞祲雾,上一句是什么

三精塞祲雾,下一句是什么

旸雨更为灾。上一句是什么

旸雨更为灾。下一句是什么

巴蜀风尘暝,上一句是什么

巴蜀风尘暝,下一句是什么

关河士马来。上一句是什么

关河士马来。下一句是什么

洪流灭阡陌,上一句是什么

洪流灭阡陌,下一句是什么

沟市盈饥骸。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