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一 丁丑春与钟离少翁、张元鉴登垂虹》
时间: 2025-01-26 23:34: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其一 丁丑春与钟离少翁、张元鉴登垂虹》 ——张元干
柱策松江上,举酒酹三高。
此生飘荡,往来身世两徒劳。
长羡五湖烟艇,好是秋风鲈脍,
笠泽久蓬蒿。想像英灵在,
千古傲云涛。俯沧浪,舌空旷,
恍神交。解衣盘礴,政须一笑属吾曹。
洗尽人间尘土,扫去胸中冰炭,
痛饮读离骚。纵有垂天翼,
何用钓连鳌。
白话文翻译
在松江之畔撑着柱策,举杯向高空敬酒。
此生游荡,往来一切都是徒劳。
长久羡慕五湖的轻舟,真是秋风中的鲈鱼美味,
笠帽下的蒿草早已长满。想象着英灵依旧,
在千古中傲视云涛。俯视沧浪,心中空旷,
恍惚间与神灵交谈。解开衣襟悠然自得,
必须一笑相属于我们。
洗去世间的尘土,扫去心中的冰炭,
痛痛快快地饮酒、吟读《离骚》。
即使拥有翱翔天际的翅膀,
又何必去钓取那连绵的鳌鱼呢?
注释
- 柱策:指撑船的桨。
- 酹:洒酒祭奠。
- 五湖:指五湖四海,象征广阔的江湖。
- 鲈脍:鲈鱼的生鱼片。
- 笠泽:指戴着斗笠的水边。
- 英灵:英俊的灵魂或英勇的精神。
- 离骚:屈原的长诗,表达对理想和忠诚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丁丑年春天,作者与友人钟离少翁、张元鉴一同游览松江,酒酌之际,感慨人生的漂泊与无常,表达了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通过描绘与友人共饮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开头的“柱策松江上,举酒酹三高”,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这片水域中寻找生活的意义。接着,诗人感慨人生的飘荡与无常,认为自己与世间的往来不过是徒劳无功,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哀伤。
而后,诗人向往五湖的烟艇,象征着心灵上的自由与自然的和谐,尤其是“好是秋风鲈脍”,不仅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惬意与清新。通过“想像英灵在,千古傲云涛”,诗人将视线投向历史与理想,表示对英灵的崇敬与向往,这种情感将个人的命运与历史长河相联系,渗透出一种超然的气质。
在后面的段落中,“解衣盘礴,政须一笑属吾曹”,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豪情的追求,仿佛在说人生应当放下包袱,追求快乐和洒脱。最后两句“纵有垂天翼,何用钓连鳌”,以生动的比喻结束全诗,体现了对物质和权力追求的反思,强调了追求理想与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柱策松江上:在松江边撑着桨,表明一种悠闲的状态。
- 举酒酹三高:向高空洒酒,表示对友人的敬意和对理想的追求。
- 此生飘荡,往来身世两徒劳:感叹人生的漂泊和世事的无常。
- 长羡五湖烟艇:羡慕五湖的轻舟,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 好是秋风鲈脍:赞美秋天的鲈鱼,体现享受生活的态度。
- 笠泽久蓬蒿:描绘自然环境,暗示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
- 想像英灵在,千古傲云涛:对历史英雄的追思,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 俯沧浪,舌空旷:俯视大海,心中空灵,象征一种无拘无束的心境。
- 恍神交:与神灵的交流,表达一种超脱的思想。
- 解衣盘礴,政须一笑属吾曹:放下负担,与友共欢,强调友情与快乐。
- 洗尽人间尘土,扫去胸中冰炭:洗净世俗的烦恼,表达内心的豁达与清晰。
- 痛饮读离骚:痛快地饮酒,吟诵《离骚》,体现对理想的追求。
- 纵有垂天翼,何用钓连鳌:即使有翅膀飞天,何必去追求物质的名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纵有垂天翼”,形象地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 对仗:如“洗尽人间尘土,扫去胸中冰炭”,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通过“俯沧浪,舌空旷”描绘出一种极致的心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理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物质名利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意象分析
- 松江: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烟艇:代表自由的生活和洒脱的人生态度。
- 鲈脍:象征美好生活的享受。
- 英灵:代表历史的崇高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柱策松江上”中的“柱策”指什么?
A. 船桨
B. 酒杯
C. 竹笛
D. 斗笠 -
诗中提到的“鲈脍”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历史的悠久
C. 自然的宁静
D. 友情的深厚 -
诗人通过“纵有垂天翼,何用钓连鳌”的表达想强调什么?
A. 物质追求的必要性
B. 追求理想与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C. 对历史的怀念
D. 对友情的珍惜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同样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理想追求。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张元干 vs 苏轼:两位诗人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但张元干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苏轼则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更为游刃有余,展现出不同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名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