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圣朝 湖上春游,劫后仍盛,水窗午坐,黯然作此》

时间: 2025-04-27 06:44:11

画船爱共行云泊。

满窗唇帘脚。

人间何处识春来,有吴侬眉萼。

垂杨西北,断笳零角。

讯晚花哀乐。

重来不必听啼鹃,为箫声泪落。

意思解释

贺圣朝 湖上春游,劫后仍盛,水窗午坐,黯然作此

作者: 夏承焘 〔近代〕

原文展示:

画船爱共行云泊。满窗唇帘脚。人间何处识春来,有吴侬眉萼。垂杨西北,断笳零角。讯晚花哀乐。重来不必听啼鹃,为箫声泪落。


白话文翻译:

在画船上我喜欢与云朵一起停泊。窗前的唇帘和脚步映满了春光。人间哪个地方能认出春天的来临,只有那吴侬的眉毛和花瓣。垂柳在西北边摇曳,断断续续的笛声在空中飘荡。问那晚花的悲欢离合。再也不需要听到那啼叫的杜鹃,因箫声已使我泪流满面。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船:指装饰华丽的船只,象征美丽的春游。
  • 唇帘:指窗帘,形容春天的景色映在窗上。
  • 吴侬:指苏州一带的女子,形容温柔的美丽。
  • 垂杨:指垂柳,象征春天的生机。
  • 断笳:断续的笛声,表现孤独和惆怅。
  • 啼鹃:指杜鹃鸟的鸣叫,常用来表达离别或哀伤。

典故解析:

  • 杜鹃啼血的典故,常用于表达离别的伤感,此处暗示对过往的怀念和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承焘,近代诗人,身处动荡时代,诗风多情而忧郁,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常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战乱之后,诗人通过描绘春游的场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沉痛回忆。


诗歌鉴赏:

这首《贺圣朝》以春游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湖上游玩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然而,伴随而来的却是对过往艰难岁月的感慨与忧伤。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沉反思。开头的“画船爱共行云泊”,描绘了一幅悠闲的春游图景,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悲伤的情绪逐渐显露,特别是“重来不必听啼鹃,为箫声泪落”一句,透出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过往的追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生活的苦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船爱共行云泊:描绘了画船与云的美好结合,象征着春天的欢愉。
  • 满窗唇帘脚:窗前的春光映衬着春游的欢快,生动而形象。
  • 人间何处识春来:诗人感叹春天的来临难以辨识,暗示对生活的迷惘。
  • 有吴侬眉萼:用吴侬的美丽来象征春天,展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 垂杨西北,断笳零角:垂柳的摇曳与笛声的断续,映衬内心的孤独和惆怅。
  • 讯晚花哀乐:询问晚花的情感,象征对生活的关心。
  • 重来不必听啼鹃,为箫声泪落: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失落,箫声引发的泪水象征着深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与吴侬的眉萼相提并论,生动形象。
  • 拟人:晚花被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在春天的外表下,隐藏着对过去艰难生活的怀念与伤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希望与失落交织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船:象征美好的生活和轻松的游玩。
  • 春天: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垂柳:象征柔情与孤独。
  • 啼鹃:象征离别与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画船”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生活
    • B. 战乱的痛苦
    • C. 自然的美丽
    • D. 旧时光的回忆
  2. 诗中“重来不必听啼鹃”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失落
    • C. 欢愉
    • D. 忧伤

答案:

  1. A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忧伤,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索。两者都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受。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提供古诗词的背景与解析。
  • 《现代诗歌鉴赏》——对近现代诗歌的赏析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