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其八》

时间: 2025-01-27 03:28:44

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

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带月尝;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
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
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带月尝。
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白话文翻译:

有花却没有月亮,心中恨意茫茫;
有月却没有花朵,恨意更是绵长。
花儿美丽得如同人影映照在月光下,
月光如水般明亮,映照着花香。
在月下扶着拐杖寻花步,
在花前携酒共赏明月。
如此美丽的花,如此明亮的月,
这等花月,岂能当作寻常之物?

注释:

  • 茫茫:形容心中无尽的恨意,漫无边际。
  • 转长:形容恨意绵延,似乎没有尽头。
  • 临月镜:比喻花的美丽如同人影在月光下的映照。
  • 照花香:形容月光照耀下,花香愈发浓郁。
  • 扶筇:扶着拐杖,象征悠闲的步伐。
  • 带月尝:在月光下品酒,表达赏月的惬意。

典故解析:

此诗中“花月”象征着美好与相思,古时诗人常用花和月来寄托情感。诗中提到的“月下寻花”与“花前带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风流倜傥的形象闻名于世。他的诗词多描写山水花鸟,情感细腻,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花月之美,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唐寅的《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其八》以花与月为主题,通过对二者的对比与结合,展现出一种浓厚的情感。诗的开头以“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引入,传达出一种对缺少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感。此种情感通过“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得以升华,花与月的结合不仅是视觉的美感,更是情感的交融。

诗中“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带月尝”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宁静的画面,诗人在月下漫步,手中持酒,意在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这种氛围引人共鸣,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清幽与雅致。最后一句“莫将花月作寻常”则是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强调了花与月的独特与珍贵,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花无月恨茫茫:表达对缺少月光的花的惋惜,恨意漫无边际。
  2. 有月无花恨转长:有月光却没有花朵,恨意更加绵延无尽。
  3. 花美似人临月镜:将花的美丽比作人影在月光下的映照,展现花的魅力。
  4. 月明如水照花香:月光如水般明亮,映照出花香四溢的景象。
  5. 扶筇月下寻花步:诗人悠闲地在月下寻花,体现一种闲适的心情。
  6. 携酒花前带月尝:在花前品酒,享受与花月同在的美好时光。
  7. 如此好花如此月:赞美花与月的美好。
  8. 莫将花月作寻常:强调花月之美不可轻视,值得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美似人临月镜”,用人影比喻花的美丽。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花与月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意象分析:

  • :象征美丽、爱情与生命。
  • :象征宁静、思念与永恒。
  • :象征欢愉与对美好时光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有花无月恨茫茫”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
    • C. 无所谓
  2. 诗人为何强调“莫将花月作寻常”?

    • A. 花月不常见
    • B. 花月的美丽值得珍惜
    • C. 花月是日常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唐寅的《花月吟》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以月为主题,但唐寅更侧重于花与月的结合,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李白则突出个人情感与孤独,展现出豪放与洒脱的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唐寅诗文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