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夜普明寺睡觉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作腊聊村酒,依人只短檠。
略无更可数,听到雨无声。
犬吠知何苦,鸡寒肯更鸣。
生来眠不足,老去梦难成。
白话文翻译:
在腊月的夜晚,我在普明寺小憩,身边的人只点了一盏短烛。夜深人静,连更替的时间都无法数清,只听见雨声悄然无息。犬吠声让我想知道它为什么在叫,鸡在寒冷中又怎么会再鸣叫。自小到大我总是睡眠不足,等到老去连个梦都难以实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腊夜:腊月的夜晚,腊月是农历的最后一个月。
- 普明寺:寺名,意为普遍光明的寺庙。
- 短檠:短小的烛光。
- 更可数:更替的时间可数,意指夜深了。
- 犬吠:狗叫声。
- 鸡寒:指寒冷的天气影响到鸡的鸣叫。
- 眠不足:睡眠不够。
- 梦难成:年纪大了,连做梦的机会也少了。
典故解析:
- 腊月:腊月是传统中国农历的一个月份,常与祭祖等习俗相联系。
- 普明寺:可能是指当时作者所处的某个实际寺庙,也象征着宁静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其人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腊月的严冬,诗人身处寺庙,感受到夜晚的孤寂和内心的无奈。传统上,腊月是人们祭祀的时节,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诗歌鉴赏:
《腊夜普明寺睡觉》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冬夜中的孤独与思考。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沉静而又略带无奈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细节,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作腊聊村酒,依人只短檠”,以腊月的酒宴开篇,暗示着节庆的氛围,但“只短檠”却突显了孤独的情境,这种对比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接下来的“略无更可数,听到雨无声”,描绘了夜深人静的状态,雨声的无声更增添了寂寞的气氛。
诗中的“犬吠知何苦,鸡寒肯更鸣”,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灵在寒冷中的生存状态,既是对环境的观察,也隐含了对生命的思索,似乎在询问生命的意义。最后总结“生来眠不足,老去梦难成”,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一生忙碌,难以实现内心的理想与梦境。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令人在品读中引发深思,尤其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仍能引起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作腊聊村酒:腊月的酒席,暗示节日的氛围。
- 依人只短檠:身边的烛光微弱,象征孤独。
- 略无更可数:夜深,时间模糊。
- 听到雨无声:雨声轻微,环境宁静。
- 犬吠知何苦:狗在叫,反映外界的烦恼。
- 鸡寒肯更鸣:鸡在寒冷中依然鸣叫,生命的坚韧。
- 生来眠不足:对生活的无奈,睡眠不足。
- 老去梦难成:老去之后,理想难以实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犬吠”与“鸡寒”形成对比。
- 拟人:鸡在寒冷中鸣叫,赋予生命以情感。
- 比喻:短檠比喻孤独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表现了人在岁月流逝中对于梦与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夜晚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腊夜:象征岁末,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节日的气氛。
- 短檠:象征孤独与微弱的希望。
- 雨声: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犬吠与鸡鸣:反映自然界的生存状态,象征生命的坚韧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春节
B. 腊月
C. 中秋 -
诗人对睡眠的感受是?
A. 充足
B. 不足
C. 不在意 -
诗中提到的短檠象征什么?
A. 希望
B. 孤独
C. 欢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夜雨寄北》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孤独与思乡之情。
- 《夜雨寄北》:通过雨夜表达思念与愁苦。
两首诗虽各有不同的情境,却在孤独与思考上展现出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风格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