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蜀公挽诗》

时间: 2025-01-26 07:48:05

直气犯荆舒,承明下玉除。

禁林余谏藁,蜀道拥安车。

自谓三宜去,吾知众莫如。

谁为忠义传,事事举堪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范蜀公挽诗 李廌 〔宋代〕

直气犯荆舒,承明下玉除。 禁林余谏藁,蜀道拥安车。 自谓三宜去,吾知众莫如。 谁为忠义传,事事举堪书。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范蜀公的敬仰和对其忠诚正直品质的赞扬。诗中提到范蜀公敢于直言进谏,即使在朝廷中也不畏权贵,他的忠诚和正义行为值得后人传颂。

注释: 字词注释:

  • 直气:正直的气概。
  • 荆舒:指荆州和舒州,这里泛指地方。
  • 承明:指朝廷。
  • 玉除:玉阶,指朝廷的台阶。
  • 禁林:指朝廷。
  • 谏藁:谏书,指进谏的文书。
  • 蜀道:指蜀地的道路。
  • 安车:古代的一种舒适的车。
  • 三宜去:指应该离开的三种情况。
  • 众莫如:众人中没有比得上的。
  • 忠义传:指记载忠义事迹的传记。

典故解析:

  • 承明下玉除:指范蜀公在朝廷中任职,有直接进谏皇帝的机会。
  • 蜀道拥安车:指范蜀公在蜀地享有尊荣,生活安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是宋代诗人,以其正直和忠诚著称,他的诗作多表达对忠义之士的敬仰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了纪念范蜀公而作,范蜀公是一位忠诚正直的官员,李廌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其的敬仰和对其忠诚正直品质的赞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范蜀公的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的正直品质。诗中“直气犯荆舒”一句,直接点明了范蜀公的正直不阿,即使在地方也能坚持原则。“承明下玉除”和“禁林余谏藁”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敢于进谏的勇气。最后两句“谁为忠义传,事事举堪书”则是对范蜀公一生忠诚正直的总结和赞扬,认为他的事迹值得后人传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直气犯荆舒:范蜀公有正直的气概,敢于在地方直言。
  • 承明下玉除:他在朝廷中任职,有直接进谏皇帝的机会。
  • 禁林余谏藁:他在朝廷中留下了许多进谏的文书。
  • 蜀道拥安车:他在蜀地享有尊荣,生活安逸。
  • 自谓三宜去:他认为有三种情况应该离开。
  • 吾知众莫如:我知道在众人中没有比得上的。
  • 谁为忠义传:谁来记载他的忠义事迹。
  • 事事举堪书:他的每一件事都值得书写。

修辞手法:

  • 比喻:“直气犯荆舒”比喻范蜀公的正直如同敢于挑战荆舒之地。
  • 对仗:“承明下玉除”与“禁林余谏藁”形成对仗,强调范蜀公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进谏的勇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扬范蜀公的忠诚正直,认为他的事迹值得后人传颂,体现了对忠义之士的敬仰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直气:正直的气概。
  • 承明:朝廷。
  • 玉除:朝廷的台阶。
  • 禁林:朝廷。
  • 谏藁:进谏的文书。
  • 蜀道:蜀地的道路。
  • 安车:舒适的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直气犯荆舒”指的是什么? A. 范蜀公在荆舒之地有正直的气概。 B. 范蜀公在荆舒之地敢于直言。 C. 范蜀公在荆舒之地受到挑战。 答案:B

  2. “承明下玉除”中的“承明”指的是什么? A. 朝廷。 B. 玉阶。 C. 进谏。 答案:A

  3. “谁为忠义传”中的“忠义传”指的是什么? A. 忠义的传记。 B. 忠义的事迹。 C. 忠义的传承。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推荐与该诗词主题相近的其他诗作,如杜甫的《蜀相》。

诗词对比:

  • 展示同一题材或不同诗人的作品对比,如杜甫的《蜀相》与李廌的《范蜀公挽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李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