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春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37:15

一点两点催花雨,章台走马无尘土。

少年去老能几时,买笑金钱不须数。

高阳酒徒多白发,长安佳妓今老妪。

共君把酒莫厌多,作意强作青春主。

文章放行多气焰,笔画把捉无精神。

愿得神王如六通,日写万卷酬青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对春二首 李廌 〔宋代〕

一点两点催花雨,章台走马无尘土。 少年去老能几时,买笑金钱不须数。 高阳酒徒多白发,长安佳妓今老妪。 共君把酒莫厌多,作意强作青春主。 文章放行多气焰,笔画把捉无精神。 愿得神王如六通,日写万卷酬青春。

白话文翻译

一点两点的花雨催促着花开,章台路上骑马奔驰没有尘土飞扬。 少年时光转瞬即逝,转眼间就会老去,买笑的金钱不必计较多少。 高阳的酒徒们大多已生白发,长安的美妓如今也成了老妪。 与你共饮美酒,不要嫌多,刻意强作青春的主人。 文章放纵自如,气势磅礴,笔画却显得缺乏精神。 愿我能如神王般通达,每天写出万卷文字来回报青春。

注释

  • 章台:古代长安的一条著名街道,常用来指代繁华之地。
  • 买笑金钱:指花费金钱寻欢作乐。
  • 高阳酒徒:指喜好饮酒的人,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或同好。
  • 长安佳妓:指长安城中的美丽妓女。
  • 神王如六通:比喻极为通达,无所不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约1059-1109),字方叔,号太白山人,北宋文学家,与苏轼有交往。其诗风格豪放,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世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中年以后,感慨时光易逝,青春不再,同时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渴望和对青春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诗中“一点两点催花雨”描绘了春天的生机,而“少年去老能几时”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后文通过对酒徒和佳妓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青春易逝的主题。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如神王般通达,日写万卷,以此来回报青春。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展现了诗人对青春和文学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点两点催花雨:描绘春雨细密,催促花开的景象。
  2. 章台走马无尘土:形容章台路上骑马奔驰,没有尘土飞扬,显得干净清爽。
  3. 少年去老能几时:感慨少年时光转瞬即逝,很快就会老去。
  4. 买笑金钱不须数:指花费金钱寻欢作乐,不必计较多少。
  5. 高阳酒徒多白发:形容喜好饮酒的人大多已生白发,暗示时光流逝。
  6. 长安佳妓今老妪:指长安城中的美丽妓女如今也成了老妪,进一步强化青春易逝的主题。
  7. 共君把酒莫厌多:与朋友共饮美酒,不要嫌多。
  8. 作意强作青春主:刻意强作青春的主人,珍惜青春。
  9. 文章放行多气焰:形容文章放纵自如,气势磅礴。
  10. 笔画把捉无精神:指笔画显得缺乏精神,可能指创作上的不足。
  11. 愿得神王如六通:希望自己能如神王般通达,无所不能。
  12. 日写万卷酬青春:希望每天写出万卷文字来回报青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神王如六通”比喻极为通达,无所不能。
  • 对仗:如“文章放行多气焰,笔画把捉无精神”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青春易逝和文学创作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催花雨:春天的细雨,象征生机和希望。
  • 章台走马:繁华街道上的骑马景象,象征青春和活力。
  • 买笑金钱:花费金钱寻欢作乐,象征青春的放纵。
  • 高阳酒徒:喜好饮酒的人,象征中年以后的感慨。
  • 长安佳妓:长安城中的美丽妓女,象征青春的美好。
  • 神王如六通:极为通达,无所不能,象征对文学创作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章台走马无尘土”形容的是什么景象? A. 繁华街道上的骑马景象 B. 尘土飞扬的战场 C. 宁静的乡村小路 D. 雨后的清新空气

  2. 诗中“买笑金钱不须数”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金钱不重要 B. 花费金钱寻欢作乐 C. 金钱很多 D. 金钱不足

  3. 诗中“愿得神王如六通”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成为神王 B. 极为通达,无所不能 C. 成为文学家 D. 成为政治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和文学创作的热情。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世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廌的《对春二首》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和文学创作的热情,但李廌的诗更加注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苏轼诗集》: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与李廌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