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诗》

时间: 2025-01-26 06:14:18

翠荇弄水时出没,紫蓴浸滑涎蜿蜒。

川光遥接行潦前,野气空阔浮寒烟。

常思郢客解刺舡,岂解乘槎上青天。

又思吾儿能测渊,岂能夺得骊颔蠙。

上升却回复入海,只恐澄海为桑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湖诗 李廌 〔宋代〕

翠荇弄水时出没,紫蓴浸滑涎蜿蜒。 川光遥接行潦前,野气空阔浮寒烟。 常思郢客解刺舡,岂解乘槎上青天。 又思吾儿能测渊,岂能夺得骊颔蠙。 上升却回复入海,只恐澄海为桑田。

白话文翻译

翠绿的水荇在水中摇曳,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沉没。 紫色的蓴菜滑腻如涎,蜿蜒生长。 远处的河流光芒与行潦相连,野外的空气宽广,浮动着寒烟。 常常思念那些能驾驭船只的郢客,他们岂能像乘槎上青天那样自由。 又想到我的儿子能测量深渊,但他岂能夺得骊龙颔下的珍珠。 即使上升后又回落入海,只怕清澈的海水会变成桑田。

注释

  • 翠荇:绿色的水生植物,如荇菜。
  • 紫蓴:紫色的水生植物,如蓴菜。
  • 涎蜿蜒:形容植物滑腻如涎,生长蜿蜒。
  • 行潦:流动的水。
  • 郢客:指古代楚国的船夫,这里泛指擅长驾船的人。
  • 刺舡:划船。
  • 乘槎上青天:比喻达到高远的境界。
  • 测渊:测量深渊,比喻深入探究。
  • 骊颔蠙:骊龙颔下的珍珠,比喻珍贵之物。
  • 澄海为桑田:比喻世事变迁,沧海变桑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公择,宋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该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东湖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创作背景: 东湖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游览赋诗的地方。李廌在游览东湖时,被湖中的水生植物和周围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同时思考人生的高远境界和世事的变迁,遂作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东湖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翠荇、紫蓴等水生植物的生动形象,展现了湖水的美丽和生机。诗中“川光遥接行潦前,野气空阔浮寒烟”一句,以宏大的视野描绘了湖光山色的壮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后几句则转向对人生境界的思考,通过“郢客解刺舡”和“吾儿能测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局限的感慨。最后“上升却回复入海,只恐澄海为桑田”一句,以世事变迁的比喻,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美景,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荇弄水时出没:描绘翠荇在水中摇曳的生动景象。
  2. 紫蓴浸滑涎蜿蜒:形容紫蓴滑腻如涎,生长蜿蜒。
  3. 川光遥接行潦前:远处的河流光芒与行潦相连,形成壮阔的景象。
  4. 野气空阔浮寒烟:野外的空气宽广,浮动着寒烟,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5. 常思郢客解刺舡:常常思念那些能驾驭船只的郢客,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6. 岂解乘槎上青天:他们岂能像乘槎上青天那样自由,表达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7. 又思吾儿能测渊:想到我的儿子能测量深渊,表达对深入探究的赞赏。
  8. 岂能夺得骊颔蠙:但他岂能夺得骊龙颔下的珍珠,表达对珍贵之物的渴望。
  9. 上升却回复入海:即使上升后又回落入海,表达对人生起伏的感慨。
  10. 只恐澄海为桑田:只怕清澈的海水会变成桑田,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紫蓴浸滑涎蜿蜒”中的“涎蜿蜒”,比喻植物滑腻如涎,生长蜿蜒。
  • 拟人:如“翠荇弄水时出没”中的“弄水”,赋予植物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川光遥接行潦前,野气空阔浮寒烟”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东湖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由和高远境界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局限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荇:绿色的水生植物,象征生机和美丽。
  • 紫蓴:紫色的水生植物,象征神秘和滑腻。
  • 川光:远处的河流光芒,象征壮阔和宁静。
  • 野气:野外的空气,象征宽广和深远。
  • 寒烟:浮动的寒烟,象征宁静和深邃。
  • 郢客:擅长驾船的人,象征自由和技艺。
  • 乘槎上青天:达到高远的境界,象征向往和追求。
  • 测渊:测量深渊,象征深入探究和智慧。
  • 骊颔蠙:骊龙颔下的珍珠,象征珍贵和渴望。
  • 澄海为桑田:世事变迁,象征无常和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翠荇弄水时出没”中的“翠荇”是指什么? A. 绿色的水生植物 B. 紫色的水生植物 C. 红色的水生植物 D. 黄色的水生植物

  2. 诗中“紫蓴浸滑涎蜿蜒”中的“涎蜿蜒”是什么意思? A. 植物滑腻如涎,生长蜿蜒 B. 植物干燥如涎,生长蜿蜒 C. 植物滑腻如涎,生长直立 D. 植物干燥如涎,生长直立

  3. 诗中“常思郢客解刺舡”中的“郢客”是指什么? A. 古代楚国的船夫 B. 古代楚国的诗人 C. 古代楚国的官员 D. 古代楚国的农民

  4. 诗中“岂解乘槎上青天”中的“乘槎上青天”比喻什么? A. 达到高远的境界 B. 达到低下的境界 C. 达到平凡的境界 D. 达到平庸的境界

  5. 诗中“只恐澄海为桑田”中的“澄海为桑田”比喻什么? A. 世事变迁 B. 世事不变 C. 世事稳定 D. 世事停滞

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描绘赤壁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描绘瓜洲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廌《东湖诗》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境界的思考,但李廌的诗更注重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而苏轼的赋则更注重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有助于理解李廌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