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时间: 2025-04-29 03:14:57

当时选舞万人长。

玉带小排方。

喧传京国声价,年少最无量。

花阁迥,酒筵香。

想难忘。

而今何事,佯向人前,不认周郎。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诉衷情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当时选舞万人长。玉带小排方。
喧传京国声价,年少最无量。
花阁迥,酒筵香。
想难忘。而今何事,佯向人前,不认周郎。

白话文翻译:

当时在选舞会上,众人都为我欢呼,仿佛万众齐唱。
我身着玉带,舞姿轻盈。
那时在京城的声名远扬,年轻时的我最为得意。
花阁高耸,酒席上飘散着香气。
想起那时的欢乐,实在难以忘怀。
如今却是什么情形,假装在他人面前不认识周郎。

注释:

  • 选舞:指选拔舞蹈的场合,通常是盛大的宴会。
  • 玉带:古代贵族男子所佩戴的带子,象征身份和地位。
  • 喧传:传扬,盛赞。
  • 京国:指京城,特指当时的汴京。
  • 周郎:周瑜,东吴名将,常被用来指代英俊的男子。

典故解析:

  • 周郎:典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常被用来象征英俊的男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丽、细腻。
  •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繁华,文人墨客往来频繁,周邦彦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诉衷情》通过对过去欢乐时光的回忆,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开篇便点出“选舞万人长”,展现了当时的盛况,随后描绘了自己身着玉带、舞姿轻盈的形象,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接着,诗人表达了年少时的无忧与无畏,恣意张扬的生活状态,给人以无限向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却发现如今的生活与当年的欢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心中充满了惆怅。最后一句“佯向人前,不认周郎”,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似乎在反思自己与周郎的关系,隐含着对逝去青春的无奈和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词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流露,更体现了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当时选舞万人长”:描绘了当年选舞的热烈场面,表达了对青春记忆的怀念。
    • “玉带小排方”:突出个人的风姿与气质。
    • “喧传京国声价”:描述了当时的名声与荣耀。
    • “年少最无量”:表达了年轻时的肆意与无限可能。
    • “花阁迥,酒筵香”:渲染了欢聚的气氛与美好的回忆。
    • “想难忘”:反映出对过往时光的眷恋。
    • “而今何事”:转折,表现出对现状的失落。
    • “佯向人前,不认周郎”:暗示对往事的伪装与不愿面对的内心挣扎。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花阁迥,酒筵香”,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青春比作美好的舞会,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 主题围绕着对青春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选舞:象征青春的活力与无忧无虑的时光。
  • 玉带:代表身份与地位,也象征美好与荣耀。
  • 花阁:象征美丽与愉悦的环境,承载着美好的回忆。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周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周瑜
      • C. 刘备
    2. “年少最无量”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 A. 对青春的渴望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中“花阁迥,酒筵香”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自然风光
      • B. 聚会的欢乐
      • C. 战争的场面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 诗词对比

    • 周邦彦的《诉衷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周邦彦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挣扎,而李清照则更为细腻地描绘了失去后的孤独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