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郡侯出郊劝农六绝》

时间: 2025-01-25 23:32:21

山青未了晓光开,鸠唤鸠应雨又催。

消得犊车泥滑滑,此行不为杏花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陪郡侯出郊劝农六绝 洪咨夔 〔宋代〕 山青未了晓光开,鸠唤鸠应雨又催。消得犊车泥滑滑,此行不为杏花来。

白话文翻译:

山色青翠,晨光初现,鸠鸟呼唤,鸠鸟回应,雨声又催。尽管牛车在泥泞中滑行,这次出行并非为了赏杏花。

注释:

  • 山青未了:形容山色青翠,连绵不断。
  • 晓光开:晨光初现。
  • 鸠唤鸠应:鸠鸟的呼唤与回应,形容雨前的景象。
  • 雨又催:雨声催促,暗示农忙时节。
  • 消得:尽管。
  • 犊车泥滑滑:牛车在泥泞中滑行。
  • 此行不为杏花来:表明出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赏花,而是为了劝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字舜俞,号平斋,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此诗是他在陪同郡侯出郊劝农时所作,体现了对农业的关心和对农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陪同郡侯出郊劝农的活动中创作的,目的是鼓励农民勤劳耕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山色、鸠鸟的呼唤和雨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忙碌的田园氛围。诗中“消得犊车泥滑滑”一句,既表现了出行的艰辛,又暗示了农事的繁忙。最后一句“此行不为杏花来”,点明了出行的真正目的,即劝农而非赏花,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的关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农业和农民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青未了晓光开:描绘清晨的山色,青翠连绵,晨光初现,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 鸠唤鸠应雨又催:通过鸠鸟的呼唤与回应,以及雨声的催促,表现了雨前的景象,暗示农忙时节的到来。
  • 消得犊车泥滑滑:尽管牛车在泥泞中滑行,表现了出行的艰辛,也暗示了农事的繁忙。
  • 此行不为杏花来:点明出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赏花,而是为了劝农,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拟人:“鸠唤鸠应”将鸠鸟的呼唤与回应拟人化,生动形象。
  • 对比:“消得犊车泥滑滑”与“此行不为杏花来”形成对比,突出了出行的目的和艰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劝农,通过描绘清晨的山色、鸠鸟的呼唤和雨声,以及出行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的关怀。

意象分析:

  • 山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 鸠唤鸠应:鸠鸟的呼唤与回应,象征着雨前的宁静和农忙的预兆。
  • 犊车泥滑滑:牛车在泥泞中滑行,象征着农事的艰辛和繁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鸠唤鸠应”形容的是什么景象? A. 雨前的宁静 B. 农忙的预兆 C. 清晨的宁静 D. 雨后的宁静

  2. 诗中“此行不为杏花来”表明了什么? A. 出行的目的是为了赏花 B. 出行的目的是为了劝农 C. 出行的目的是为了避雨 D. 出行的目的是为了游玩

答案: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观刈麦》白居易:通过描绘农民收割麦子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农业的重视。
  • 《悯农》李绅:通过描绘农民的艰辛劳作,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农业的关怀。

诗词对比:

  • 《观刈麦》与《陪郡侯出郊劝农六绝》:两者都通过描绘农民的劳作场景,表达了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的关怀,但前者更侧重于同情,后者更侧重于劝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农业诗选》:收录了多首反映农业和农民生活的诗作,有助于理解古代农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