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月 本意》
时间: 2025-01-11 10:21: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市门东,板桥巷北,暗中瞥见芳姿。
明眸腻脸,夜静漾帘衣。
碧柳映几层衫子,红蕖露一辆鞋儿。
斜靠著江梅一树,刚到半开时。
铜驼街又敞,奈珠屏似水,此恨谁知。
弄春纤香橙代解,回秋水罗帕亲携。
归去也,一钩春月水仙祠。
白话文翻译:
在小市的东边,板桥巷的北边,暗中瞥见了那美丽的身影。
她那明亮的眼睛和柔嫩的脸庞,在夜静时轻轻荡漾着帘子。
碧绿的柳树映衬着她几层轻纱的衣裳,红色的荷花露出了一只鞋子。
她斜靠在江梅树下,正好开了半朵花。
铜驼街又敞开了门,可惜那珠帘似水的恨意,谁能理解呢?
春天的纤细香橙替我解忧,秋天的水罗帕亲密相携。
我归去时,看到一弯春月照着水仙祠。
注释:
- 芳姿:美丽的身姿。
- 腻脸:形容脸色红润。
- 夜静漾帘衣:在宁静的夜晚,帘子轻轻飘荡。
- 碧柳:青绿色的柳树,象征春天的生机。
- 红蕖:红色的荷花,象征美丽和妩媚。
- 珠屏:珠帘,象征美好和柔情。
- 水仙祠:祭祀水仙的地方,象征思念和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清代著名词人,擅长写作诗词,尤其以抒情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风格细腻、优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夜景象和人间情感,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对失去的惋惜。
诗歌鉴赏:
《步月》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抒情诗。诗中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物的细致观察,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开头几句描绘了小市的东边,板桥巷北,暗中瞥见那芳香的身影,展现出一种悄然的美,仿佛夜色中绽放的一朵花。接着,诗人通过“明眸腻脸”的描写,传达了对美丽女子的深切赞美,令人感受到一种柔和而亲近的情感。
诗中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极具生动性,碧柳、红蕖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春天的美丽画卷。而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铜驼街的“敞”,传达出一种渴望与孤独,珠屏似水的比喻则增添了诗的哀愁。最后,春月和水仙祠的意象,既是对美好回忆的追溯,也是对未来的向往,整个诗篇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市门东,板桥巷北:描绘了具体的地理位置,为后文的情感奠定背景。
- 暗中瞥见芳姿:暗示了诗人的悄悄观察,增添了神秘感。
- 明眸腻脸,夜静漾帘衣:描绘出美丽女子的娇美,夜晚的宁静与动感。
- 碧柳映几层衫子,红蕖露一辆鞋儿:通过自然景物映衬人物的美丽,层次感丰富。
- 斜靠著江梅一树,刚到半开时:梅花的半开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刚刚开始。
- 铜驼街又敞,奈珠屏似水,此恨谁知:表现出对情感的无奈与孤独,珠帘的柔美与流动比喻了情感的复杂。
- 弄春纤香橙代解,回秋水罗帕亲携:通过春夏的交替,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思念。
- 归去也,一钩春月水仙祠:以春月结尾,象征着希望和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屏似水”,将情感形象化,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景物更加生动。
- 对仗:如“碧柳映几层衫子,红蕖露一辆鞋儿”,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美景和对美好事物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姿:象征美丽与青春。
- 明眸腻脸:象征迷人的外貌与亲近的情感。
- 碧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红蕖:象征温柔与美好情感。
- 江梅:象征优雅与孤独。
- 春月:象征希望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步月》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陈维崧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明眸腻脸”描写的是谁的特征?
- A. 诗人自己
- B. 美丽的女子
- C. 自然景物
- D. 夜晚的星星
-
诗中提到的“春月”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结束
- B. 希望与期盼
- C. 失落与孤独
- D. 过去的回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春夜自然与情感的结合,意境相近。
- 《夜泊牛头(李白):表现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步月》与《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写了春夜的美丽景象,但《步月》更侧重于人间情感的细腻,而《春江花月夜》则融汇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