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未许蜂知》
时间: 2025-01-26 23:33:13意思解释
满庭芳·未许蜂知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原文展示:
未许蜂知,难交雀啅,芳丛犹是寒丛。
东方解冻,春仗做春工。何事仙葩未放,寒苞秘冰麝香浓。
应须是惊闻羯鼓,谁敢喷髯龙。
梅花,君自看,丁香已白,桃脸将红。
结岁寒三友,久迟筠松。
要看含章檐下,闲妆靓春睡朦胧。
知音是,冻云影底,铁面葛仙翁。
白话文翻译:
不允许蜜蜂知道,难以与小鸟交谈,芳香的花丛依旧是寒冷的丛林。
东方已经解冻,春天的工作正在进行。为什么仙女的花朵还未开放,寒冷的花苞隐藏着冰雪和浓郁的麝香?
应该是惊闻羯鼓声,谁敢在此时吐出龙须?
梅花啊,你自己看看,丁香花已白,桃花脸儿将红。
结伴岁寒的三友,松竹已久迟。
要看含章檐下,闲适打扮春天,沉沉睡意朦胧。
知音啊,在冻云的影子底下,铁面无情的葛仙翁。
注释:
- 未许:不允许。
- 啅:鸟鸣声。
- 芳丛:芳香的花丛。
- 解冻:冰雪融化。
- 仙葩:仙女的花。
- 羯鼓:一种乐器的声音。
- 喷髯龙:指冒犯或大胆的行为。
- 三友:松、竹、梅,象征坚韧与高洁。
- 含章檐:指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
典故解析:
- 葛仙翁:传说中的神仙,象征长寿与超凡脱俗,体现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立方,字仲明,号穷睇,宋代诗人,以词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回大地之际,诗人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满庭芳·未许蜂知》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诗人葛立方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盎然。在开篇中,诗人用"未许蜂知"来表达春天尚未完全来临的状态,寒冷的气息依然萦绕在芳丛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比的意境。随着"东方解冻"的出现,春天的气息开始逐渐渗透,诗人用"春仗做春工"暗示春天的工作已经开始。
诗中提到“仙葩未放”,说明美好的事物尚未显现,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命的热爱。通过“梅花”、“丁香已白,桃脸将红”的描写,诗人将春天的象征物一一列举,展现出春天的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后,诗人通过“知音是,冻云影底,铁面葛仙翁”表达出一种孤独的感受,似乎在思考与知音的渴望。整首诗通过春天的变化,传达出对生命与友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与热爱。诗歌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许蜂知,难交雀啅:开头设定了一个不允许蜜蜂和小鸟打扰的环境,暗示春天尚未完全到来。
- 芳丛犹是寒丛:尽管有芳香的花丛,但依旧充满寒意,反映出春寒料峭的气候。
- 东方解冻,春仗做春工:春天的气息开始复苏,表明春天的到来。
- 何事仙葩未放,寒苞秘冰麝香浓:表达对春花的期待,但它们仍然被寒冷所封闭。
- 应须是惊闻羯鼓,谁敢喷髯龙:提到音乐与春天的气氛,反映人们对春天的欢庆和渴望。
- 梅花,君自看,丁香已白,桃脸将红:描绘了春天多样的花卉,展现自然的美丽。
- 结岁寒三友,久迟筠松:松竹梅三友仍在冬季的坚韧与高洁。
- 要看含章檐下,闲妆靓春睡朦胧:描绘了春天的惬意与舒适。
- 知音是,冻云影底,铁面葛仙翁:结尾意在感叹孤独与寻求知音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仙女,展现出优雅与美丽。
- 拟人:春天的工作被拟人化,赋予了春天以生命。
- 对仗:如“丁香已白,桃脸将红”,形成了平衡而和谐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与花的盛放,表达了对生命、美好事物的向往,隐含了对知音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坚韧与高洁,象征着不畏寒冷的品格。
- 丁香:温柔与美丽,代表春天的温暖。
- 桃花:象征爱情与希望,预示美好的未来。
- 葛仙翁:象征着超凡脱俗与长寿,反映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友"指哪些植物? A) 玫瑰、百合、菊花
B) 松、竹、梅
C) 柳、杏、桃
D) 荷、兰、桂 -
诗的开头有哪个意象? A) 蜜蜂
B) 燕子
C) 柳树
D) 梅花 -
诗中提到的“铁面葛仙翁”暗示什么? A) 友谊的渴望
B) 忍耐与坚韧
C) 长寿与超凡
D) 孤独与思考
答案:
- B) 松、竹、梅
- A) 蜜蜂
- C) 长寿与超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春宵》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细腻与美好,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 苏轼的《春宵》:通过描写春夜的宁静与美妙,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文学评论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