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郭收灯兴未休,
郤回春信到台头。
东风未借登临便,
柳色遥看特地愁。
白话文翻译:
城墙外的灯火仍在闪烁,春天的消息才刚刚传到台头。
东风还未送来登高的便利,远处的柳树颜色让人倍感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城郭:指城墙和城门,指代城市的外围。
- 收灯:灯光渐渐熄灭,表示夜幕降临。
- 兴未休:兴致未减,未停止。
- 郤(xiè):古同“屆”,在这里指的是“刚刚”或“恰好”。
- 春信:春天的消息。
- 登临:登高、到达高处。
- 便:方便、顺利。
- 柳色:柳树的颜色,春天时柳树发芽的绿色。
- 特地:专门、特别。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春信”常用于描绘春天的到来,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诗人通过春信来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过去冬季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宋代诗人,字仲明,号大隐,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探讨人生哲理和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天,作者在城市的高处眺望远方,想到春天的到来和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南台》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期盼和城市夜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城郭收灯兴未休,郤回春信到台头”,描绘了夜晚城郭的灯火依然明亮,夜的兴致未减。而“春信”此时“到台头”,则暗示着春天的气息渐渐逼近,充满了期待与希望。诗人在这一刻感受到冬季的结束,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降临。
而接下来的“东风未借登临便,柳色遥看特地愁”,则转入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虽然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但东风尚未吹拂,诗人无法尽情享受春天的美丽。远远望去的柳色却让他感到一丝忧愁,这种愁绪仿佛是对春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细腻的观察,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人心情的复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郭收灯兴未休:城市的灯光渐渐熄灭,夜晚的兴致依旧不减,显示出一种热闹的夜景。
- 郤回春信到台头:春天的消息刚刚传来,诗人感受到春的气息,心中充满期待。
- 东风未借登临便:东风尚未送来,登高观景的机会还未到来。
- 柳色遥看特地愁:远处的柳树颜色让诗人感到特别的忧愁,暗示着对春的渴望与无法享受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收灯兴未休”与“春信到台头”,形成整齐的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春天的气息比作“信”,传达了春天的到来是值得期待的。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忧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内心情感的波动,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火:象征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 春信: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的复苏。
- 柳色: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城郭收灯兴未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A. 白天的景象
B. 夜晚的热闹
C. 春天的到来 -
“春信到台头”中的“春信”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信件
C. 春天的动物 -
诗中表现的情感是:
A. 欢乐
B. 忧愁与期待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师道的《南台》与王维的《鹿柴》,后者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而《南台》则在春天的期待与内心的忧愁之间游走,显示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