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跋仰老小画二轴》
作者:曹勋
秀韵凌虚玉炼颜,
苍官偃亚碧琅玕。
只应中夕萧骚月,
相对一庭风露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两幅画的美妙意境。画中的秀丽韵味仿佛在空中飘荡,犹如经过精炼的玉石般晶莹剔透。苍绿的官服仿佛在碧色的琅玕下低垂,体现了一种优雅的气质。应当是在中秋的夜晚,伴随着轻风和露水,庭院中那皎洁的月亮与我静静相对,令人感到一阵清寒。
注释:
- 秀韵:形容清雅的气韵。
- 凌虚:在空中飘浮的意思。
- 玉炼:比喻经过精心雕琢的美,象征着纯洁和美丽。
- 苍官:指穿着苍色官服的人,可能指代一位士人或画中人物。
- 偃亚:形容低垂或靠着的样子。
- 碧琅玕:一种美玉,象征着高贵典雅。
- 中夕:指中秋或夜晚时分。
- 萧骚月:形容秋夜的月亮清冷而美丽。
- 一庭风露寒:指在庭院中,感受到凉风和露水的寒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画家、诗人,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其作品多以细腻见长。他的诗歌常常融入对画作的感悟和描绘,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文化盛行之时。诗人在欣赏两幅小画时,感受到其中的韵味和意境,因而作此诗以表心中所感。
诗歌鉴赏:
《跋仰老小画二轴》是一首通过视觉艺术表现情感的诗作。诗中所描绘的画作不仅是静态的艺术品,更是流动的情感与思绪的载体。首先,诗的开头以“秀韵凌虚玉炼颜”描绘了画作的清新与优雅,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空灵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感悟。接着,“苍官偃亚碧琅玕”则将画作中的人物与环境结合,通过色彩和形态的描写,展示出一种典雅的气息,仿佛画中的人物正静静地与自然对话。
诗的最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感受,“只应中夕萧骚月,相对一庭风露寒”。在月光下,诗人与画作的意境相互映衬,表达了对孤寂的感受。此时,月光与凉风交织,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幽深的思索。
整首诗融合了视觉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画作深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哲思。通过对画面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的向往,以及在孤独中与艺术相伴的心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秀韵凌虚玉炼颜:描绘画作中清雅的韵味,仿佛如同经过雕琢的玉石,表现出一种脱俗之美。
- 苍官偃亚碧琅玕:描写画中人物的服装和姿态,展现出一种优雅而高贵的气质。
- 只应中夕萧骚月:指代中秋的夜晚,月亮清冷,增强了诗的氛围感。
- 相对一庭风露寒:描绘出诗人独处庭院,感受风露的清寒,表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画作比作玉石,强调其美。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使用月、风、露等自然意象,营造出孤独而清幽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画作的欣赏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艺术与情感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孤独的感受,传达出一种高雅、孤寂而又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秀韵:象征优雅与高洁。
- 苍官:代表士人的风范和身份。
- 碧琅玕:象征珍贵与典雅。
- 月:代表孤独、思索与清冷的意境。
- 风露: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变化。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情感背景,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秀韵凌虚”的含义是?
A. 意境飘渺
B. 颜色鲜艳
C. 形状奇特
D. 动态美 -
“苍官偃亚碧琅玕”中“苍官”指的是?
A. 青色的山
B. 穿着苍色官服的人
C. 代表自然的意象
D. 古代的建筑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人生的感悟
B. 对自然的描写
C. 对美的追求与孤独
D. 对历史的阐述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孤独的情感。
- 《静夜思》(李白):通过月亮表达思乡之情,与本诗的意境相似。
诗词对比:
- 曹勋的《跋仰老小画二轴》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曹勋则更强调人对艺术的感悟与思考。二者在风格和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曲鉴赏辞典》
以上资料可供进一步深入学习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