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轻绡乍试依微巧,蜡白仍随掩苒春。忽得新诗知节物,衰迟浑似梦中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轻盈的绡衣在微风中轻轻飘动,蜡白的花朵依旧盛开,遮掩着初春的景象。忽然间,我写下了新诗,感知到了自然的节律,但这衰败的景象仿佛让我感觉像做梦一样。
注释:
- 轻绡:轻薄的绡纱,形容衣服轻盈。
- 乍试:刚刚试穿。
- 蜡白:指白色的蜡花,形容花朵的颜色。
- 掩苒春:遮掩初春的景象。
- 节物:指自然的节令和物候。
- 衰迟:衰败和迟滞。
- 梦中人:仿佛是梦中的人,表示恍惚和无所依靠。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字子华,号景山,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春季,诗人在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的同时,也对时光的流逝感到无奈,表达了对自然节令的敏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表达,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脆弱。开头的“轻绡乍试依微巧”描绘了春天的轻盈和生机,营造出一种轻快的氛围。而“蜡白仍随掩苒春”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温暖,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接着,诗人转而反思,提到“忽得新诗知节物”,让人意识到即使在美好的春天,时间也在无声地流逝,生命的衰败与迟滞总是伴随而来。最后一句“衰迟浑似梦中人”更是将这种对生命无常的感受推向高潮,仿佛在梦中徘徊,无法自拔。整首诗既有春天的美丽景象,又蕴含着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辨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轻绡乍试依微巧:描绘轻盈的绡纱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展现春天的气息。
- 蜡白仍随掩苒春:白色的蜡花依旧盛开,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美好。
- 忽得新诗知节物:突然写下新诗,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节令。
- 衰迟浑似梦中人:对衰败的感慨,让人感觉像在梦中一样,失去了对生活的把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衰败比作梦中人,突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对仗:前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意象:通过“轻绡”、“蜡白”等意象,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魅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透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引发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节律的敏感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学的反思。
意象分析:
- 轻绡:象征轻盈与生机,表现春天的活力。
- 蜡白:象征纯洁和美好,展现自然的美丽。
- 梦中人:象征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出对现实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轻绡”指的是什么? A. 重衣
B. 轻薄的绡纱
C. 残破的衣物 -
诗中“蜡白”指的是什么颜色的花? A. 红色
B. 白色
C. 黄色 -
“衰迟浑似梦中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迷惘
C. 兴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曹勋的这首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豪放的情怀与壮阔的景象。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区别,但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生命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