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元八遗纱帽》

时间: 2025-04-28 05:25:27

黑纱方帽君边得,称对山前坐竹床。

唯恐被人偷剪样,不曾闲戴出书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黑纱方帽君边得,
称对山前坐竹床。
唯恐被人偷剪样,
不曾闲戴出书堂。


白话文翻译:

这顶黑纱方帽是你送给我的,
我就在山前坐在竹床上。
我唯恐它被人偷走剪成样子,
所以从未在书堂之外随意佩戴。


注释:

  • 黑纱方帽:黑色的纱质方形帽子,古时读书人的服饰。
  • 称对:称得上,符合。
  • 坐竹床:指坐在用竹子做的床上,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 唯恐:唯恐,生怕。
  • 剪样:指被人偷走变成样品,表达对帽子珍视的情感。
  • 书堂:指书房,学习的地方。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反映了唐代读书人的生活状态与情感。黑纱帽作为读书人的标志,象征着知识与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字子容,号秋水,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以诗歌见长,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间的互动中,表达了他对友人送来的帽子的珍惜之情及对个人物品被偷的忧虑,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唐代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答元八遗纱帽》是一首清新恬淡的诗,诗中通过对黑纱方帽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首句“黑纱方帽君边得”直截了当地交代了帽子的来源,体现了友人之间的情谊。接下来的“称对山前坐竹床”则描绘了作者宁静的生活场景,山前的竹床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与帽子的沉重感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的清新气质。

而“唯恐被人偷剪样”则流露出一种珍惜和担忧,帽子不仅是友人的赠予,更是承载了情感的物品,诗人对其的珍视可见一斑。最后一句“不曾闲戴出书堂”说明诗人对于书生身份的认同,帽子虽好,但在学习的环境中更要专注于书本,不轻易展露。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描写,深刻地表达了人际间的温情和对物品的珍惜,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黑纱方帽君边得:帽子是你送来的,表明了亲密关系。
  • 称对山前坐竹床:描绘出作者的生活环境,平和而安逸。
  • 唯恐被人偷剪样:表达了对帽子的重视,生怕被人窃取。
  • 不曾闲戴出书堂:强调了作者的学习态度,帽子虽美,但不影响学习。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通过帽子象征友谊和知识。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一顶帽子,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学习的执着。展现了唐代士人的高洁情怀和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黑纱帽:象征知识与身份。
  • 山前:宁静的环境,代表心境的平和。
  • 竹床:自然与简朴,体现生活的清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

    • A. 白色
    • B. 黑色
    • C. 红色
    • D. 蓝色
  2. 诗人为何不在书堂之外佩戴帽子?

    • A. 因为帽子太贵
    • B. 因为帽子怕被偷
    • C. 因为不喜欢
    • D. 因为不合适
  3. 诗人所坐的床是什么材质的?

    • A. 木头
    • B. 塑料
    • C. 竹子
    • D. 石头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张籍的这首诗更关注个人物品的情感,而王维则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的宁静。两者都表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答元八遗纱帽》这首诗的深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