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铜柱南边毒草春,
行人几日到金麟。
玉镮穿耳谁家女,
自抱琵琶迎海神。
白话文翻译:
在铜柱南边,春天长满了毒草,
行人几天才能到达金麟。
耳朵上戴着玉镯的姑娘,
自弹琵琶欢迎海神的到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铜柱:指铜制的柱子,可能指某个地标或神庙。
- 毒草:生长的草本植物,可能暗指环境的恶劣。
- 金麟:传说中的神鱼,象征美好与富饶。
- 玉镮:玉制的耳环,代表身份和美丽。
- 琵琶:一种古老的弦乐器,常用于演奏优美的乐曲。
- 海神:指海洋的神灵,通常与水有关的祭祀活动。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金麟”与“海神”可能与古代的神话传说相关,金麟象征着祥瑞,海神则代表着人们对海洋的崇拜与敬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唐代诗人,字希言,号元白,生于公元766年,卒于公元830年。他以五言诗闻名,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流畅,常以自然景象和人生哲思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场景和人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与神灵的崇拜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张籍的《蛮中》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既有现实感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场景。诗的前两句“铜柱南边毒草春,行人几日到金麟”中,铜柱和毒草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自然的复杂与人类的无奈。铜柱作为地标,暗示了人们在旅途中的方向感,而毒草则隐含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危险。
“玉镮穿耳谁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进一步引入了人文情感。在这个场景中,姑娘的形象与海神的迎接,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期盼与向往。琵琶的演奏不仅是对海神的敬仰,也象征着人们在艰难生活中的一种自我安慰与艺术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与神灵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和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铜柱南边毒草春”:描写春天的景象,铜柱象征着某种固定的地方,而毒草则暗示着环境的恶劣。
- “行人几日到金麟”:行人需要经过几天的艰辛才能到达理想的地方金麟。
- “玉镮穿耳谁家女”:提到耳环,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姑娘,暗示她的身份和气质。
- “自抱琵琶迎海神”:姑娘自弹琵琶,表示对海神的欢迎,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拜与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比:铜柱与毒草之间的对比,表现出环境的复杂性。
- 隐喻:玉镮与琵琶暗示了文化与艺术的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与神灵面前的敬畏与思考,同时展现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通过对比与象征,传达了对艰难旅途的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柱:象征方向感与指引。
- 毒草:象征困境与危险。
- 玉镮:象征美丽与身份。
- 琵琶:代表艺术与情感的表达。
- 海神:象征自然力量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麟”象征什么?
A. 美好与富饶
B. 危险与困境
C. 旅行的方向 -
“玉镮穿耳谁家女”的含义是什么?
A. 描述一个富有的家庭
B. 提到一个美丽的姑娘
C. 代表一种古老的文化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深邃的情感。
- 李白的《夜泊牛津》:通过夜晚的独特景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张籍的《蛮中》更多地体现了对生存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均反映了唐代诗人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