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洲赠别刘叔骥昆仲》

时间: 2025-01-26 23:28:00

吴楚相望信不通,谩凭双眼送归鸿。

岂知留落江湖外,又得从容笑语同。

剩把诗篇摅别恨,莫辜杯酒对秋风。

明朝径问吴松路,恨不与君俱短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洲赠别刘叔骥昆仲 赵蕃 〔宋代〕

吴楚相望信不通,谩凭双眼送归鸿。 岂知留落江湖外,又得从容笑语同。 剩把诗篇摅别恨,莫辜杯酒对秋风。 明朝径问吴松路,恨不与君俱短篷。

白话文翻译:

吴楚两地相隔遥远,书信难以互通,只能凭借双眼目送归鸿。 哪里知道我们流落在江湖之外,又能如此从容地谈笑风生。 尽量用诗篇抒发离别的愁恨,不要辜负了这杯酒面对秋风的情谊。 明天我将直接询问去吴松的路,遗憾不能与你一同乘坐那简陋的小船。

注释:

字词注释:

  • 吴楚:古代中国两个地域的名称,这里泛指相隔遥远的地方。
  • 谩凭:只能依靠。
  • 归鸿:归来的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归人。
  • 留落:流落。
  • 江湖外:指远离政治中心的边远地区。
  • 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若。
  • 摅:抒发。
  • 别恨:离别的愁恨。
  • 莫辜:不要辜负。
  • 吴松路:指去吴地的路。
  • 短篷:简陋的小船。

典故解析:

  • 归鸿: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这里用归鸿比喻书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赵蕃在与刘叔骥兄弟分别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不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赵蕃与刘叔骥兄弟分别时所作,诗人感慨吴楚相隔,书信难通,只能目送归鸿,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离别时的不舍。诗中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漂泊江湖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吴楚相隔、书信难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诗中“谩凭双眼送归鸿”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盼,又透露出无奈和寂寞。后文“岂知留落江湖外,又得从容笑语同”则转折表达了在流落江湖之外,仍能与友人从容谈笑的欣慰。结尾“明朝径问吴松路,恨不与君俱短篷”更是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同行的渴望,以及对离别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离别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楚相望信不通,谩凭双眼送归鸿。”:诗人感慨吴楚相隔,书信难通,只能目送归鸿,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
  2. “岂知留落江湖外,又得从容笑语同。”:转折表达了在流落江湖之外,仍能与友人从容谈笑的欣慰。
  3. “剩把诗篇摅别恨,莫辜杯酒对秋风。”:诗人尽量用诗篇抒发离别的愁恨,不要辜负了这杯酒面对秋风的情谊。
  4. “明朝径问吴松路,恨不与君俱短篷。”:结尾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同行的渴望,以及对离别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归鸿”比喻书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吴楚相望信不通”与“谩凭双眼送归鸿”,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通过对离别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聚的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归鸿:比喻书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 江湖外:指远离政治中心的边远地区,反映了诗人漂泊的生活状态。
  • 秋风:象征着离别的季节,增添了诗中的离愁别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归鸿”比喻什么? A. 书信 B. 归人 C. 思念 D. 离别
  2. “岂知留落江湖外,又得从容笑语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奈 B. 欣慰 C. 遗憾 D. 寂寞
  3. 诗的结尾“明朝径问吴松路,恨不与君俱短篷”表达了什么?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离别的遗憾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江湖的感慨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离别之痛。
  • 王维《送别》: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赵蕃《湖洲赠别刘叔骥昆仲》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离别之痛,但赵蕃的诗更多地展现了与友人从容谈笑的欣慰,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寂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