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畏知二首》
时间: 2025-01-26 23:25: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怀畏知二首 赵蕃 〔宋代〕
忆昨题诗岁且更,路长谁与附书行。 登楼见说同王粲,为赋悬知似贾生。 杜老性非真傲诞,元龙气自旧峥嵘。 天寒万物皆收敛,惟有孤松独向荣。
白话文翻译:
回忆起去年题诗的时光已经过去,路途遥远,谁能帮我传递书信。 听说登楼时的心情与王粲相似,写赋时预感自己会像贾谊一样。 杜甫的性格并非真的傲慢放诞,元龙的气质依旧雄伟不凡。 天气寒冷,万物都收敛了生机,只有那孤松独自向着阳光生长。
注释:
字词注释:
- 忆昨:回忆过去。
- 题诗:写诗。
- 岁且更:岁月已经过去。
- 附书行:传递书信。
- 见说:听说。
- 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以《登楼赋》著名。
- 悬知:预料。
- 贾生:指贾谊,西汉文学家,以才华横溢著称。
- 杜老:指杜甫,唐代大诗人。
- 傲诞:傲慢放诞。
- 元龙:指诗人自己,元龙是赵蕃的字。
- 峥嵘:雄伟不凡。
- 收敛:收起,减少。
- 孤松:孤独的松树,象征坚韧不拔。
典故解析:
- 王粲登楼:王粲在《登楼赋》中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贾生赋:贾谊的赋文才华横溢,被后人推崇。
- 杜老性非真傲诞:杜甫的性格并非真的傲慢放诞,这里可能是诗人对杜甫性格的一种理解和评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元龙,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这首诗是赵蕃寄给友人畏知的,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诗人赵蕃在回忆过去与友人共度的时光,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预感。诗中通过对王粲和贾谊的提及,暗示了自己对文学成就的追求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文学成就的追求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忆昨题诗岁且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路长谁与附书行”则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后文通过对王粲和贾谊的提及,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文学成就的追求和对时局的忧虑。最后两句“天寒万物皆收敛,惟有孤松独向荣”,以孤松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昨题诗岁且更”:诗人回忆起去年题诗的时光已经过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路长谁与附书行”:路途遥远,谁能帮我传递书信,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 “登楼见说同王粲”:听说登楼时的心情与王粲相似,暗示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
- “为赋悬知似贾生”:写赋时预料自己会像贾谊一样,表达了对文学成就的追求。
- “杜老性非真傲诞”:杜甫的性格并非真的傲慢放诞,这里可能是诗人对杜甫性格的一种理解和评价。
- “元龙气自旧峥嵘”:元龙的气质依旧雄伟不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自信。
- “天寒万物皆收敛”:天气寒冷,万物都收敛了生机,描绘了冬天的景象。
- “惟有孤松独向荣”:只有那孤松独自向着阳光生长,以孤松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惟有孤松独向荣”中的孤松比喻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 拟人:“天寒万物皆收敛”中的万物被赋予了人的行为,形象地描绘了冬天的景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忆昨题诗岁且更”与“路长谁与附书行”,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展现了对文学成就的追求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通过对王粲和贾谊的提及,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文学成就的追求和对时局的忧虑。最后两句以孤松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松: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登楼:象征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王粲:象征文学成就和对时局的忧虑。
- 贾生:象征才华横溢和对文学成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粲”是谁? A. 唐代诗人 B. 宋代诗人 C. 东汉末年文学家 D. 西汉文学家
-
诗中“惟有孤松独向荣”中的“孤松”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坚韧不拔的精神 C. 寒冷 D. 春天的到来
-
诗中提到的“贾生”是谁? A. 唐代诗人 B. 宋代诗人 C. 东汉末年文学家 D. 西汉文学家
答案:
- C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粲的《登楼赋》
- 贾谊的《过秦论》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粲的《登楼赋》与赵蕃的这首诗在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上有相似之处。
- 贾谊的《过秦论》与赵蕃的这首诗在表达对文学成就的追求和对时局的忧虑上有相似之处。
- 杜甫的《登高》与赵蕃的这首诗在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王粲集》
- 《贾谊集》
- 《杜甫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