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十九》
时间: 2025-01-11 11:11: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咄咄真堪怪。习彫镂文人余事,如斯狡狯。切玉昆刀君才似,不管铜章鱼佩。执寸铁腕如风快,造化镌镵天欲泣,刻琳琅字字垂金䪥。力岂但透纸背。静观云鸟虫鱼态,说文为古之小学,而今皆发。却使壮夫工篆刻,秦汉风规犹在。在何震文彭而外。不入明诚金石录,志名家赖古堂应载。两生晚亦无奈。
白话文翻译:
这真让人感到奇怪。雕刻和刻印这些文人所做的事情,竟然如此狡猾。切玉的昆刀似乎不再关注那些铜章和鱼佩。握着小铁刀如狂风般迅速,造化的力量似乎要让天也为之哭泣,刻下的字如琳琅般璀璨,金光闪闪。力量难道仅仅是透过纸背而已?静静观察云、鸟、虫、鱼的姿态,古代的文字就是小学,而今天的人们都能发扬光大。然而,让那些壮汉去做篆刻,秦汉风范仍旧存在。可见文彭的震撼又在何处?这不再是明诚金石录的范围,志名家赖古堂定能收录。即使晚年也无奈。
注释:
- 咄咄:表示感叹或惊讶。
- 狡狯:狡猾,形容人的聪明和灵巧。
- 切玉昆刀:指一种精美的刀具,用于雕刻。
- 铜章、鱼佩:古代的装饰品,铜章是带有铭文的金属片,鱼佩是一种鱼形的饰物。
- 执寸铁腕:手握小铁刀,形容雕刻时的敏捷。
- 琳琅:美玉,形容刻字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精湛的诗词和书法而闻名。他的诗风受到唐诗的影响,融入了个人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文人学士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以及对技艺的不断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艺术的重视。
诗歌鉴赏:
本诗以“咄咄真堪怪”开篇,表达了对文人雕刻技艺的惊叹,既有对技艺的赞美,也隐含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诗中通过对工具的描写,展现了技艺的精准与高超,尤其是“执寸铁腕如风快”,生动地描绘出雕刻者的灵活与迅捷。接着,诗人将自然与艺术结合,提到“静观云鸟虫鱼态”,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观察,也是对古代文字与艺术的追溯,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在对比古今的过程中,诗人感慨“秦汉风规犹在”,显示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敬仰。而“志名家赖古堂应载”则表达了对后人对艺术的追求、对技艺的认可的期待,强调了艺术的传承与流变,体现出一种历史的连续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情与思考,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咄咄真堪怪:开头感叹,指出某种现象令人惊讶。
- 习彫镂文人余事,如斯狡狯:文人对雕刻艺术的追求,表现出灵巧与智慧。
- 切玉昆刀君才似,不管铜章鱼佩:比喻雕刻技艺的高超,强调对细节的忽视。
- 执寸铁腕如风快:描绘雕刻时的敏捷与准确。
- 造化镌镵天欲泣:形容作品之美,甚至让天地都感动。
- 刻琳琅字字垂金䪥:每个刻字都如美玉般闪耀。
- 力岂但透纸背:强调技艺的深度超越了表面。
- 静观云鸟虫鱼态:提倡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 说文为古之小学,而今皆发:古代文字可作为学习基础,今人更应发扬。
- 却使壮夫工篆刻,秦汉风规犹在:即使是壮汉,仍然可以延续古代的风范。
- 在何震文彭而外:提问古代文人震撼的影响。
- 不入明诚金石录:指明诚的金石录中并没有记录。
- 志名家赖古堂应载:期待古堂能收录名家的作品。
- 两生晚亦无奈:即使晚年也无奈于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古今的对比,突出技艺的传承。
- 比喻:将雕刻技艺比作自然的力量,强调艺术的生动。
- 排比:多次使用“云鸟虫鱼”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对技艺传承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文人精神和文化传承的关注,同时也展示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隐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鸟虫鱼: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灵动,暗示艺术应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 琳琅:代表美丽与珍贵,强调艺术创作的高雅。
- 寸铁腕:象征雕刻者的技艺与力量,表现出艺术创作的精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执寸铁腕”是指什么? a) 一种工具
b) 一种精神
c) 一种情感 -
诗歌强调的传统艺术的价值是什么? a) 偶然
b) 传承
c) 破坏 -
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来表现什么?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艺术创作的启发
c)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蒋士铨《贺新郎》 vs 王维《鸟鸣涧》:
- 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观察,蒋士铨更注重技艺与文化传承,而王维则突出自然之美与人心的契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