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对月有感)》
时间: 2025-02-04 16:1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对月有感)
作者:朱敦儒 〔宋代〕
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
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
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诏六丁,驱狡兔,屏痴蟾。
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
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
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
白话文翻译
在浩瀚的天空中,星辰和日月交相辉映。为什么明亮的月亮,古往今来总是被人所称道?
人们常常谈论着七宝的华丽,漫说霓裳的美妙,然而我的姐姐才是最美的那位。
我心中愤懑,写下这篇奏章,恳请您倾听我的言辞。
命令六位神灵,驱赶狡猾的兔子,封闭那痴情的蟾蜍。
将老桂树的根移植,种在那白榆树旁。
深锁那广寒的宫殿,不允许嫦娥歌舞,按时守护着星辰的轨道。
永远使她不再缺失,与月亮常常团圆。
注释
- 天宇:天空,宇宙。
- 垂象:指星象、天象。
- 因何:为什么。
- 偏被指点:偏偏被人所称赞、指出。
- 七宝:指七种珍宝,形容非常华美的东西。
- 霓裳:色彩斑斓的衣裳,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舞衣。
- 阿姊:我的姐姐,称呼。
- 愤激:愤怒激动。
- 六丁:传说中的神灵,负责捉拿妖邪。
- 狡兔、痴蟾:指狡猾的兔子和痴情的蟾蜍,象征着一些不必要的干扰。
- 姮娥:嫦娥,月亮中的仙女。
- 长对日团圆:希望永远与月亮团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子华,号青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词和诗闻名。其作品多表现自然、人生的哲理和情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朱敦儒在对月之夜写的,表达了对明月的深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愤懑,同时也蕴含了对古代神话的思考。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对月有感)》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古诗,朱敦儒以月亮为中心,展现了他对美的追寻与对人事的感悟。诗歌开头通过描绘天上的日月星辰,展现了宇宙的浩瀚与变化,接着引出明月为何总是被歌颂的思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来展示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赞美,而“阿姊最婵娟”则将情感转向个人,显示出对亲情的珍视。愤激书青奏的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某种不满与期待,恳请统治者能够听取民意,驱赶妨碍美好生活的妖邪。
全诗最后通过希望嫦娥能与月亮长久团圆,表达了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情感深沉且富有哲理。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的结合,展现了朱敦儒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宇著垂象:描绘天空的星辰,表达宇宙的美丽。
- 日月共回旋:日月轮回,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永恒。
- 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思考为何月亮受到如此盛赞。
- 浪语修成七宝:人们的赞美如同七宝般华丽。
- 漫说霓裳九奏:夸赞美的事物,但诗人认为真正的美在于亲情。
- 阿姊最婵娟:对姐姐的赞美,表达对亲情的珍视。
- 愤激书青奏:表达对社会不满,呼吁统治者倾听民意。
- 诏六丁,驱狡兔,屏痴蟾:希望神灵能驱逐不良影响。
- 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希望种植美好,寄托未来的希望。
- 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描绘嫦娥被锁的孤独,象征对美好的渴望。
- 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希望长久团圆,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美的象征。
- 拟人:嫦娥被赋予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情深度。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月亮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期待,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孤独与美好。
- 日月: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循环。
- 七宝、霓裳:象征华丽与美好,反映人们对美的追求。
- 嫦娥:象征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老桂:象征着岁月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朱敦儒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阿姊”指的是诗人的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嫦娥的喜爱与赞美。(对/错)
答案
- B) 宋代
- 姐姐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考与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探讨月亮与人情的关系。
诗词对比
朱敦儒的《水调歌头》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以月亮为主题,但朱敦儒更强调个体情感与社会责任,而苏轼则更注重人生哲理与自然的关系。两者都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