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时间: 2025-01-27 03:51:27

东风又绿嘉陵水,不送归艎。

依旧殊乡。

柳色秦淮天一方。

新来减却春游兴,谁复寻芳。

自闭疏窗。

可奈醒时比醉长。

意思解释

采桑子

作者: 唐圭璋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东风又绿嘉陵水,不送归艎。依旧殊乡。柳色秦淮天一方。新来减却春游兴,谁复寻芳。自闭疏窗。可奈醒时比醉长。

白话文翻译:

东风又使嘉陵江的水变得碧绿,却没有送我归去的小舟。我依然身在异乡。柳树的颜色在秦淮河一边。最近我对春游的兴致减退,谁还再去寻觅花香呢?我只能闭上窗户,感叹清醒时光比醉梦更长久。

注释:

  • 嘉陵水: 指嘉陵江,是流经中国四川的一条河流。
  • 归艎: 指归去的小舟。
  • 殊乡: 异乡、他乡。
  • 寻芳: 寻找花香,这里指春游的乐趣。
  • 疏窗: 指窗户开得不紧,形容一种闲适的状态。
  • 醒时比醉长: 醒着的时间似乎比醉梦的时间要长,表达了一种对清醒状态的无奈。

典故解析:

  • 秦淮: 指秦淮河,历史悠久,古时为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象征着文化的繁荣。
  • 春游: 中国古代文人常有春游的习俗,借春游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圭璋(1893-1976),字仲华,号白庐,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其诗词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身处异乡的时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春游兴致的减退,背景可能与他当时的生活环境有关系。

诗歌鉴赏:

《采桑子》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东风又绿嘉陵水”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立刻引起读者的注意,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然而,随即转为对归舟的遗憾,反映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尤其“依旧殊乡”一句,强调了身在异乡的无奈与思乡之情。

“柳色秦淮天一方”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秦淮河的怀念,并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日画面,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春意。接下来的“新来减却春游兴”,表达了诗人对春游乐趣的减少,似乎在暗示岁月的流逝以及对往日欢愉的怀念。

最后两句“自闭疏窗。可奈醒时比醉长”则以自闭的状态结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醉梦的渴望,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力感。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体现了唐圭璋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风又绿嘉陵水”:春风吹拂,嘉陵江的水再度变绿,象征着春天的回归。
    • “不送归艎”:春风虽好,却不送我归家的小舟,暗示孤独感。
    • “依旧殊乡”:身处异乡,思念故乡,情感愈加浓烈。
    • “柳色秦淮天一方”:柳树的绿意与秦淮河,描绘出美丽的春日,但也是对往昔的追忆。
    • “新来减却春游兴”:时间的流逝让春游的乐趣减退,感慨岁月无情。
    • “谁复寻芳”:对寻花问柳的兴趣减弱,似乎在失去生活的激情。
    • “自闭疏窗”:选择封闭自己,逃避现实。
    • “可奈醒时比醉长”:清醒的时光显得漫长,感叹生活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与江水的生机比作生命的回归。
    • 对仗:如“依旧殊乡,柳色秦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送别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 “东风”: 象征春天的到来,生命的复苏。
  • “嘉陵水”: 代表流逝的时光与思念的情感。
  • “柳色”: 象征青春与美好的回忆。
  • “醒时”与“醉”: 对比清醒与梦境,象征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风”主要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成熟
    • D. 夏天的炎热
  2. 诗人在异乡的心情如何?

    • A. 兴奋
    • B. 无奈与思念
    • C. 快乐
    •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春望》: 也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尤其是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情感更为深刻。
  • 《江雪》: 通过孤寂的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采桑子》的情感基调相似,但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参考书目:
    • 《唐圭璋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