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时间: 2025-02-04 16:13:18

堤边芳草如绒浅,正是春风。

伞小船红,摇入濛濛细雨中。

谁家年少杨枝畔,凝注双瞳。

水远江空,惆怅清箫逝未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堤边芳草如绒浅,正是春风。伞小船红,摇入濛濛细雨中。谁家年少杨枝畔,凝注双瞳。水远江空,惆怅清箫逝未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堤岸边的芳草如同柔软的绒毛,正是春风拂过的时候。一只小船在细雨中摇曳,船伞是红色的。诗人想知道,哪家年轻人在杨枝旁凝视着,眼中满是情意。水面遥远,江空无际,心中却感到惆怅,清箫的音乐似乎永远无法结束。

注释:

  • 芳草:指堤边生长的草,形容其柔软如绒毛。
  • 濛濛细雨:形容细细的雨像雾一样飘洒。
  • 杨枝:指杨树的枝条,常用作江南春天的意象。
  • 惆怅:指心中感到忧伤、失落的情感。
  • 清箫:指清脆的箫声,象征着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青山,生于当代,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为题材。其作品多反映生活的哲理与情感,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自然复苏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青春和爱情的思考,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往昔的惆怅。

诗歌鉴赏:

《采桑子》以春天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的开头通过“堤边芳草如绒浅,正是春风”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柔和的气息,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小船在细雨中摇曳的画面,充满了诗意,仿佛是对生活的轻盈与灵动的描写。接下来的“谁家年少杨枝畔,凝注双瞳”则通过询问的语气,引发读者对年轻人情感的思考,似乎在追忆自己的青春岁月,情感愈发浓烈。

最后两句“水远江空,惆怅清箫逝未穷”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尽惆怅和对清箫音乐的怀念,形成一种悠长的余韵。全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青春的追忆,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堤边芳草如绒浅,正是春风:描绘了春天的温暖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2. 伞小船红,摇入濛濛细雨中:通过小船和细雨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感。
  3. 谁家年少杨枝畔,凝注双瞳:通过提问,引发对年轻人的情感思考,传达出一种对青春的怀念。
  4. 水远江空,惆怅清箫逝未穷:表达了对往昔的惆怅和对音乐的思念,形成一种悠长的余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芳草比作绒毛,形象生动。
  • 拟人:小船在雨中摇曳,赋予其生动的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使诗句更加工整。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景展开,表达了对青春与爱情的眷恋,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柔美。
  • 小船:代表自由与流动,连接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 杨枝:象征青春与爱情的寄托。
  • 清箫:象征音乐的永恒与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小船是什么颜色的?

    • A. 蓝色
    • B. 红色
    • C. 绿色
  2. 诗人对年轻人的情感有什么样的态度?

    • A. 轻视
    • B. 怀念
    • C. 无所谓
  3. 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1. B. 红色
  2. B. 怀念
  3. B.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春天描写,展现自然的美。
  • 《江南春》:杜甫的作品,也呈现了春天的景色与人情。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杜甫)与《采桑子》在春天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侧重于雨的滋润作用,而后者则关注于人情与情感的流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现代诗歌创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