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张耒 〔宋代〕
愈老愈嗜酒,益醉益自然。 两人同坠车,醉者乃得全。 我不但醉酒,天和醉心源。 当其醉甚时,更类痴与顽。
白话文翻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喜欢喝酒,越醉越觉得自然。 两个人一起从车上掉下来,只有醉的那个人得以保全。 我不仅仅是因为醉酒,而是因为天性和内心的源泉让我沉醉。 当醉得厉害的时候,我更像是一个痴呆和顽固的人。
注释:
- 愈老愈嗜酒: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酒的喜爱越来越深。
- 益醉益自然:越醉越觉得自然,不受拘束。
- 两人同坠车,醉者乃得全: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比喻在危险中,醉酒者因无知无觉反而得以免祸。
- 天和醉心源:天性使然,内心深处的源泉让人沉醉。
- 更类痴与顽:更像是一个痴呆和顽固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晚年对酒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酒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态度。在宋代,文人多有饮酒作诗的习惯,酒成为他们抒发情感、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张耒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酒的痴迷,以及醉酒状态下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酒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愈老愈嗜酒,益醉益自然”展现了作者随着年龄增长,对酒的喜爱愈发深厚,认为醉酒是一种自然的境界。而“两人同坠车,醉者乃得全”则运用典故,暗示了醉酒有时能让人在危险中得以保全,这种看似荒诞的逻辑,实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超然态度。最后两句“我不但醉酒,天和醉心源。当其醉甚时,更类痴与顽”则进一步阐释了作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醉酒,更是心灵上的沉醉,醉到深处,他变得痴呆和顽固,这种状态或许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也可能是对自我本真的一种回归。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愈老愈嗜酒,益醉益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酒的喜爱越来越深,认为醉酒是一种自然的境界。
- “两人同坠车,醉者乃得全”:运用典故,暗示醉酒有时能让人在危险中得以保全,这种看似荒诞的逻辑,实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超然态度。
- “我不但醉酒,天和醉心源”:作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醉酒,更是心灵上的沉醉,天性和内心的源泉让他沉醉。
- “当其醉甚时,更类痴与顽”:醉到深处,作者变得痴呆和顽固,这种状态或许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也可能是对自我本真的一种回归。
修辞手法:
- 典故运用:“两人同坠车,醉者乃得全”运用了《左传·宣公十五年》的典故,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
- 比喻:“愈老愈嗜酒”比喻作者随着年龄增长,对酒的喜爱愈发深厚。
- 拟人:“天和醉心源”将天性和内心源泉拟人化,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酒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态度。通过酒这一媒介,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认为醉酒是一种自然的境界,有时能让人在危险中得以保全,而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醉酒,更是心灵上的沉醉。这种状态或许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也可能是对自我本真的一种回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作为诗中的主要意象,象征着作者对生活的喜爱和逃避现实的方式。
- 醉:象征着作者对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心灵上的沉醉。
- 痴与顽:象征着作者醉到深处时的状态,可能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也可能是一种对自我本真的回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耒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两人同坠车,醉者乃得全”运用了哪个典故? A. 《左传·宣公十五年》 B. 《史记·项羽本纪》 C. 《论语·子罕》 D. 《庄子·逍遥游》
-
诗中“我不但醉酒,天和醉心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酒的厌恶 B. 对酒的喜爱 C. 对生活的逃避 D. 对生活的超然态度
答案:
- B. 宋代
- A. 《左传·宣公十五年》
- D. 对生活的超然态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的《寄黄几复》:同样表达了作者对酒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冬日放言二十一首》与黄庭坚的《寄黄几复》: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酒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态度,但张耒的诗更加注重内心的沉醉和超然态度,而黄庭坚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