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宋中道再寄》

时间: 2025-04-27 21:05:45

鸿鴈北来声甚悲,黄昏野雀相并枝。

是时静默月色淡,摵摵风草摇枯衰。

夜深扣门兵卒至,八行文字曾无奇。

书尾又看诗两纸,若逢饮食充渴饥。

骏马明珠未入用,千金美价思燕随。

无盐嫫母正逞貌,越客未可言西施。

子虽淹回年且壮,不比老丑令人嗤。

朝廷得贤盛朱紫,玉阶金闼步委蛇。

圣君纳谏无不听,吾徒迹远空行危。

况乃庭下闻咸池,报书此方君可喜。

我心如此颇得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鸿鴈北来声甚悲,黄昏野雀相并枝。
是时静默月色淡,摵摵风草摇枯衰。
夜深扣门兵卒至,八行文字曾无奇。
书尾又看诗两纸,若逢饮食充渴饥。
骏马明珠未入用,千金美价思燕随。
无盐嫫母正逞貌,越客未可言西施。
子虽淹回年且壮,不比老丑令人嗤。
朝廷得贤盛朱紫,玉阶金闼步委蛇。
圣君纳谏无不听,吾徒迹远空行危。
况乃庭下闻咸池,报书此方君可喜。
我心如此颇得之。

白话文翻译

北来的鸿雁声声悲哀,黄昏时野雀在树枝上相伴。
此时月色静谧而淡雅,微风轻轻摇曳着枯黄的草。
夜深时敲门的士兵到了,八行文字也曾显得平常。
翻阅书信时又看见两页诗,宛如碰到饮食来解渴。
骏马和明珠尚未得到施用,千金的名价只让人思念燕子。
无盐嫫母正在炫耀她的美貌,越国之人却无法谈论西施。
你虽然回归的年纪还年轻,但不如那些老丑陋的令人嗤笑。
朝廷得贤之士兴盛朱紫,玉阶金闼上行走慢慢而行。
圣君听取谏言无不采纳,我等身在远处行走多险。
况且庭下听闻咸池消息,报书告知此处君主可喜。
我心如此,得到的尚算不少。

注释

  • 鸿鴈:指的是北飞的鸿雁,象征离别与悲伤。
  • 黄昏:指的是傍晚时分,暗示孤寂和思念。
  • 摵摵:轻微的摇动声,形容风吹草动的细腻感觉。
  • 扣门:敲门声,暗示夜深人静时的紧张情境。
  • 兵卒:士兵,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 骏马明珠:喻指名贵物品,暗示未被重用的才能。
  • 无盐嫫母:指《红楼梦》中描述的女子,象征貌美但无才德。
  • 咸池: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池,象征宴会或聚会的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田园,宋代诗人,曾任地方官。梅尧臣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其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次韵和宋中道再寄》是梅尧臣应和宋中道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与感慨。此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生活的感受与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次韵和宋中道再寄》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诗人内心的独白,展现了对爱情、理想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开头的“鸿鴈北来声甚悲”便营造了一个孤独而又伤感的氛围,诗人在此环境中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身边事物的细腻观察。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从鸿雁到黄昏,再到夜深时的敲门声,层层递进,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境地。尤其是“书尾又看诗两纸,若逢饮食充渴饥”一句,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渴望与依赖,体现了他在生活困境中对诗歌的寄托和慰藉。

在后半部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尤为深刻,“朝廷得贤盛朱紫,玉阶金闼步委蛇”,表达了对贤能之士被重用的赞美,同时也暗含对当时政治风气的反思。最后一句“我心如此颇得之”,则是对自己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显示了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鸿鴈北来声甚悲:鸿雁北飞,声音悲哀,暗示离别与思念。
  2. 黄昏野雀相并枝:黄昏时,野雀在树枝上相伴,表现孤独与静谧。
  3. 是时静默月色淡:此时月光明亮而柔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4. 摵摵风草摇枯衰:微风轻轻摇曳着枯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5. 夜深扣门兵卒至:夜深时士兵敲门,暗示紧张与不安的社会环境。
  6. 八行文字曾无奇:书信中的八行文字显得平常,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
  7. 书尾又看诗两纸:翻阅信件时又看到两页诗,寄托了对文学的渴望。
  8. 若逢饮食充渴饥:如同遇到食物解渴,体现对诗歌的依赖。
  9. 骏马明珠未入用:优秀的才能尚未被重用,表现出对自身价值的失落感。
  10. 千金美价思燕随:对美好事物的追逐与向往,暗示价值观的思考。
  11. 无盐嫫母正逞貌:无盐嫫母的美貌被炫耀,讽刺空有其表的女子。
  12. 越客未可言西施:越国之人无法谈论西施,暗示美与才的关系。
  13. 子虽淹回年且壮:年轻人虽然年纪轻,但不如老者令人信服。
  14. 朝廷得贤盛朱紫:贤能之士受到重用,反映对政治风气的赞美。
  15. 玉阶金闼步委蛇:形容步伐缓慢,象征官场的复杂与曲折。
  16. 圣君纳谏无不听:圣明的君主听取谏言,展现政治理想的美好。
  17. 吾徒迹远空行危:我们行走在远方,感受到生存的危险。
  18. 况乃庭下闻咸池:庭下耳闻咸池的消息,暗示社交圈的广泛。
  19. 报书此方君可喜:书信传达了对君主的祝贺,表达内心的喜悦。
  20. 我心如此颇得之:最终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显示出内心的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歌比作饮食,表现其重要性。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如“摵摵风草”。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孤独与思念中反省自我,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人生无常的哲理,最终在内心找到一种满足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鴈:象征离别与思念。
  • 黄昏:暗示孤独与思索。
  • 月色:象征宁静与思考。
  • 骏马明珠:象征未被重用的才能与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鸿鴈北来的声音代表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愤怒
      答案:B
  2. 诗中“书尾又看诗两纸”的意思是什么?

    • A. 读信
    • B. 写诗
    • C. 寻找食物
      答案:A
  3. “无盐嫫母”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貌与才德
    • B. 贫穷
    • C. 友谊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比较,两首诗均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梅尧臣更注重内心的复杂情感,而王之涣则展现了壮丽的景色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相关学术文章与研究书籍。

相关诗句

鸿鴈北来声甚悲,黄昏野雀相并枝。下一句是什么

是时静默月色淡,摵摵风草摇枯衰。上一句是什么

是时静默月色淡,摵摵风草摇枯衰。下一句是什么

夜深扣门兵卒至,八行文字曾无奇。上一句是什么

夜深扣门兵卒至,八行文字曾无奇。下一句是什么

书尾又看诗两纸,若逢饮食充渴饥。上一句是什么

书尾又看诗两纸,若逢饮食充渴饥。下一句是什么

骏马明珠未入用,千金美价思燕随。上一句是什么

骏马明珠未入用,千金美价思燕随。下一句是什么

无盐嫫母正逞貌,越客未可言西施。上一句是什么

无盐嫫母正逞貌,越客未可言西施。下一句是什么

子虽淹回年且壮,不比老丑令人嗤。上一句是什么

子虽淹回年且壮,不比老丑令人嗤。下一句是什么

朝廷得贤盛朱紫,玉阶金闼步委蛇。上一句是什么

朝廷得贤盛朱紫,玉阶金闼步委蛇。下一句是什么

圣君纳谏无不听,吾徒迹远空行危。上一句是什么

圣君纳谏无不听,吾徒迹远空行危。下一句是什么

况乃庭下闻咸池,报书此方君可喜。上一句是什么

鸿鴈北来声甚悲,下一句是什么

黄昏野雀相并枝。上一句是什么

黄昏野雀相并枝。下一句是什么

是时静默月色淡,上一句是什么

是时静默月色淡,下一句是什么

摵摵风草摇枯衰。上一句是什么

摵摵风草摇枯衰。下一句是什么

夜深扣门兵卒至,上一句是什么

夜深扣门兵卒至,下一句是什么

八行文字曾无奇。上一句是什么

八行文字曾无奇。下一句是什么

书尾又看诗两纸,上一句是什么

书尾又看诗两纸,下一句是什么

若逢饮食充渴饥。上一句是什么

若逢饮食充渴饥。下一句是什么

骏马明珠未入用,上一句是什么

骏马明珠未入用,下一句是什么

千金美价思燕随。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