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

时间: 2025-01-26 00:49:13

良骥不必大,腾羁已超迈。

良弓不待寒,调弦自劲快。

宣城古大邑,听讼易聋聩。

君能抉其塞,宰与民共赖。

自当割鸡用,刃必无钝败。

尝闻开元时,令长多赐戒。

戒石今尚存,世异事不背。

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良骥不必大,腾羁已超迈。
良弓不待寒,调弦自劲快。
宣城古大邑,听讼易聋聩。
君能抉其塞,宰与民共赖。
自当割鸡用,刃必无钝败。
尝闻开元时,令长多赐戒。
戒石今尚存,世异事不背。
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白话文翻译

优秀的良马不必多么庞大,腾空而起时早已超越了平常的限制;
优秀的弓箭不需要寒冷的天气,调好弦后自然会显得有力且灵活。
宣城是个古老的大城市,听诉讼的人容易变得耳聋眼盲;
您能把堵塞的问题挑出来,治理和百姓都可以依赖您。
就像割鸡时用的刀,必然不能钝而损坏。
我曾听说开元年间,县令常常受到警戒。
如今戒石还在,世事虽不同但教诲不会改变。
以此诗赠送您远行之际,若无酒请不要怪我。

注释

  • 良骥:优秀的马,指天赋与能力。
  • 腾羁:指马跳跃腾飞的姿态。
  • 良弓:指优秀的弓,强调其品质。
  • 宣城:指历史悠久的城市,可能指安徽省的宣城市。
  • 聋聩:耳聋,听不清楚。
  • 抉其塞:挑出问题的堵塞点。
  • 割鸡用:比喻治事时的工具或手段。
  • 开元:指唐朝开元年间,盛世时期。
  • 戒石:警示之石,古代用来警戒官员的石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青溪,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梅尧臣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格调高雅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本诗是梅尧臣送别毛秘校的诗作,毛秘校被推荐担任宣城主簿,诗中表达了对毛秘校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寄托了对官员的期望,希望其能明察秋毫,体恤民情。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马与弓的比喻,表现了对优秀人才的期待。开头两句“良骥不必大,腾羁已超迈”强调了人才的潜力与能力,并不在于外表的庞大,而在于内在的素质和才能。接着用“良弓不待寒,调弦自劲快”来说明优秀的工具(人才)在适当的时机总能发挥其最佳状态。

随后,诗人对宣城的描述,指出了这个城市在审理诉讼时的弊端,表现了社会上的一些问题。诗人希望毛秘校能够以其智慧“抉其塞”,为民所依赖,展现出对新任职者的殷切期盼。最后的两句提到历史的教训,提醒新任官员要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既有对个人能力的赞美,又有对社会责任的强调,体现了梅尧臣对理想官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良骥不必大:优秀的骏马不必体型巨大,强调内在价值。
  2. 腾羁已超迈:马在腾飞时已经超越了原有的限制,表达人才的潜能。
  3. 良弓不待寒:优秀的弓不需要寒冷的天气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4. 调弦自劲快:弓的弦调好后自然会显得有力且灵活,强调准备的重要性。
  5. 宣城古大邑:描述宣城的历史与规模。
  6. 听讼易聋聩:讼事繁杂,容易让人失去敏锐的判断力。
  7. 君能抉其塞:期待毛秘校能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8. 宰与民共赖:治理者与百姓相互依赖,强调官民关系。
  9. 自当割鸡用:比喻工具的准确性与效率。
  10. 刃必无钝败:工具必须锋利,才能有效工作。
  11. 尝闻开元时:提到历史上开元盛世的教诲。
  12. 令长多赐戒:官员常常受到警示和教诲。
  13. 戒石今尚存:戒石至今仍在,体现教诲的持久性。
  14. 世异事不背:时代虽然不同,但道理不变。
  15. 以此赠行行:用这首诗来赠送即将离去的朋友。
  16. 无酒勿我怪:如果没有酒请不要责怪我,显出诗人的谦逊与幽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马与弓比喻优秀的人才与工具,形象生动。
  • 对仗:如“良骥不必大,良弓不待寒”,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展示能力与责任。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优秀人才的期望和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强调官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同时传达了对历史经验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良骥:象征优秀的人才。
  2. 良弓:象征高效的工具或能力。
  3. 宣城:代表地方治理的环境与背景。
  4. 戒石:象征历史教训与警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良骥”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马
    • B. 一种工具
    • C. 一种鸟
    • D. 一种草
  2. “宰与民共赖”中的“宰”指的是什么?

    • A. 百姓
    • B. 政府
    • C. 官员
    • D. 商人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赞美自然
    • B. 对人才的期待与社会责任
    • C. 描写旅行
    • D. 讨论历史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人才的期望与社会的关注,但梅尧臣更侧重于个体的责任与才能,而杜甫则更关注国事与民生的困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