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惠山泉》
时间: 2025-01-26 00:36: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楚千万山,山泉莫知数。
其以甘味传,几何若饴露。
大禹书不载,陆生品尝著。
昔唯庐谷亚,久与茶经附。
相袭好事人,砂缾和月注。
持参万钱鼎,岂足调羹助,
彼哉一勺微,唐突为霖澍。
疏浓既不同,物用诚有处。
空林癯面僧,安比侯王趣。
白话文翻译:
吴楚之间,千山万水,山泉的数量无人能知。
这种泉水以其甘甜的味道而传闻,几乎如同蜜露。
大禹的书中并没有记载,陆生的品尝却成了著名。
过去只有庐谷一带与此泉相似,后来与茶的品评相结合。
那些追求好事的人,用砂缸盛装,月光下倒入水。
即使拥有万钱的鼎,也无力调味,
那一勺微不足道,竟然就像大雨般倾泻。
稀疏与浓厚本就不同,物品确实有其用处。
空林中的瘦僧,怎能比得上侯王的乐趣?
注释:
- 吴楚:指代中国东南地区,吴地和楚地。
- 甘味:指甜美的味道。
- 大禹: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著有《大禹书》。
- 陆生: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家。
- 庐谷:指庐山和谷物,寓意此地的特产。
- 砂缾:用砂制成的容器,通常用于盛装液体。
- 霖澍:形容雨水丰沛,意指丰富的滋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半山,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尝惠山泉》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对自然和饮食文化的关注。诗中描绘了惠山的泉水,以其甘甜的滋味而受到追捧,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诗歌鉴赏:
《尝惠山泉》通过描绘惠山的泉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泉水味道的感慨。诗开篇用“吴楚千万山”引出泉水的神秘,紧接着以“甘味传,几何若饴露”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甘甜,仿佛是在说这泉水的美味是无可比拟的。通过提到大禹与陆羽,作者将泉水的历史文化与饮茶文化结合,展现了其在古代文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持参万钱鼎”来讽刺那些拥有财富却无法真正享受美味的人,强调了物质与精神享受的差距。最后,通过“空林癯面僧,安比侯王趣”,诗人将吃泉水的乐趣与权贵的生活进行对比,暗示了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地位和财富,而在于对自然的感悟和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楚千万山,山泉莫知数:吴楚地区山脉众多,泉水数量繁多,难以计算。
- 其以甘味传,几何若饴露:泉水因其甘甜的味道而广为流传,甘甜程度如同蜜露。
- 大禹书不载,陆生品尝著:大禹的著作未提及此泉,然而陆羽的品尝使其声名显赫。
- 昔唯庐谷亚,久与茶经附:过去只有庐谷一带与之相似,后来与茶的文化相结合。
- 相袭好事人,砂缾和月注:追求美好事物的人们用砂缸盛水,在月光下倒出。
- 持参万钱鼎,岂足调羹助:即使拥有万钱的鼎,也无法帮助调味。
- 彼哉一勺微,唐突为霖澍:那一勺泉水虽小,却能如同大雨般滋润。
- 疏浓既不同,物用诚有处:泉水的稀疏与浓厚本就不同,事物确实有其用途。
- 空林癯面僧,安比侯王趣:空林中的瘦僧,怎能比得上侯王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甘味传,几何若饴露”比喻泉水的甘甜。
- 对仗:如“疏浓既不同,物用诚有处”,表现了诗的平衡美。
- 夸张:如“唐突为霖澍”,强调泉水的丰沛。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惠山泉水展开,表现了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物质回报的思考,强调真正的快乐在于对自然的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泉:象征自然之美与甘甜,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月光:象征宁静与雅致,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瘦僧:代表简朴的生活方式,与奢华形成对比,传达清净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泉水的甘甜程度与什么相似?
- A. 蜜露
- B. 酒
- C. 牛奶
-
“持参万钱鼎”中的“万钱鼎”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贫穷
- C. 美食
-
诗中提到的“空林癯面僧”与什么对比?
- A. 贫民生活
- B. 侯王的乐趣
- C. 文人的追求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羽《茶经》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梅尧臣《尝惠山泉》与陆羽《茶经》:两者都涉及饮品的文化和价值,但《茶经》更专注于茶的制作与品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