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礬花》

时间: 2025-01-11 11:01:23

万花开遍郑花明,风堕纖纖萼频□。

小白挼香传七里,繁英筛雪饯三春。

无言甘作凌波弟,有意端凝老子身。

叶染嫩黄成色易,苔阶积糁总归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礬花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万花开遍郑花明,
风堕纖纖萼频。
小白挼香传七里,
繁英筛雪饯三春。
无言甘作凌波弟,
有意端凝老子身。
叶染嫩黄成色易,
苔阶积糁总归尘。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可以翻译为:
万朵花儿在郑地尽情开放,
微风吹落细小的花瓣。
那小白花的香气传遍七里,
繁花如雪,送别春天的盛景。
我甘愿默默成为波上的弟子,
却又深知老子的道理。
叶子染上嫩黄,颜色容易变化,
苔阶上积聚的尘埃终究归于尘世。

注释

  • 万花:指各种花卉,这里特指盛开的花朵。
  • 郑花:特指郑地的花,可能指郑州或郑国的花卉。
  • 纖纖萼:细小的花萼,形容花朵娇嫩。
  • 小白:可能指一种小白色的花。
  • 挼香:挤压香气,形容花香浓郁。
  • 筛雪:形容花朵繁密如雪,增添春意。
  • 凌波弟:比喻随风起舞,甘愿做波上的一员。
  • 老子: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寓意深远的道理。
  • 嫩黄:指刚发芽的新叶,颜色柔和。
  • 苔阶:长满苔藓的台阶,象征时间的沉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山礬花》创作于一个春日的午后,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勃勃生机和花香四溢的氛围,意在表达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心灵的感悟。

诗歌鉴赏

《山礬花》是一首描绘春天花卉盛开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开篇“万花开遍郑花明”,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花海的场景,色彩斑斓的花朵竞相开放,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繁华。而接下来的“风堕纖纖萼频”,则运用动词“堕”表现出微风的轻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花瓣飘落的瞬间,传达出一种轻盈的美感。

诗中的小白花以其香气传遍七里,显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以“繁英筛雪饯三春”来形容花朵的繁盛,仿佛雪花般洒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意象不仅美观,而且寓意着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道理的深刻理解,愿意甘心做“凌波弟”,这蕴含着对自然的谦卑与敬畏。最后“叶染嫩黄成色易,苔阶积糁总归尘”,则引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暗示着自然的变化与人的命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是一首引人深思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花开遍郑花明:描绘了花开的盛况,营造出热闹的春日气氛。
  2. 风堕纖纖萼频:微风轻拂,花瓣轻轻落下,体现了春天的柔和与美丽。
  3. 小白挼香传七里:小白花的香气飘散远方,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延续。
  4. 繁英筛雪饯三春:形容花朵如雪般繁盛,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热闹。
  5. 无言甘作凌波弟:表达了诗人愿意默默无闻地追随自然的心态。
  6. 有意端凝老子身:引入哲学思想,表明对自然法则的理解与尊重。
  7. 叶染嫩黄成色易:新叶的颜色变化,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8. 苔阶积糁总归尘:苔藓的积累与尘埃的归宿,暗示着生命的归宿与轮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雪,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 拟人:赋予花朵以情感,显得生动而富有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花卉,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生命短暂与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繁荣与美好。
  • :代表着轻柔与变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变化。
  • :象征着时间的积累与生命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花开遍郑花明”的意思是什么? A. 只在郑地开花
    B. 花儿盛开,景色明亮
    C. 花儿寂寞无闻

  2. “小白挼香传七里”中的“小白”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小白花
    B. 小白兔
    C. 小白云

  3. “无言甘作凌波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渴望名声
    B. 甘愿隐退
    C. 不屑一顾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希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借景抒情,体现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董嗣杲的《山礬花》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但董的诗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繁华,而王的诗则体现秋天的宁静与淡泊。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不同自然季节带来的情感变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